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楚州

楚州

①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北徐州置,治所在燕县 (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瓦埠湖以东,女山湖以西和池河以北地区。北齐改为西楚州。

②南朝梁太清四年 (550) 改巴郡置,治所在垫江县 (今四川重庆市)。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53重庆府: “楚州,以地邻乎楚” 而名。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 (557) 复改为楚州,治所在巴县 (今重庆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以南,江津以东,涪陵以西地区。隋开皇元年 (581) 改为渝州。

③南朝梁置,治楚城 (今河南信阳县北五十一里长台关西)。东魏改为西楚州。

④即僰州。治所在隆阳县 (今四川綦江县北)。

⑤隋开皇元年 (581) 置,治所在寿张县 (后改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十二年 (592) 移治山阳县 (今江苏淮安市)。大业初废。唐武德八年(625) 改东楚州复置,仍治山阳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淮安、淮阴、宝应、建湖、金湖、洪泽等县市地。天宝元年 (742) 改为淮阴郡,乾元元年 (758)复名楚州。南宋绍定元年 (1228) 改为淮安军。


(1)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北徐州置,治燕县(今凤阳县东北临淮关)。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淮河以南,瓦埠湖以东及女山湖、池河流域地区。北齐文宣帝改为西楚州。(2)南朝梁太清四年(550年)置,治垫江县(今重庆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及璧山、永川、江津、南川、长寿等市县。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改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复改楚州。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名渝州。(3)隋开皇元年(581年)置。治寿张县(后改淮阴县,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西南),十二年移治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大业初废。唐武德八年(625年)又改东楚州置。仍治山阳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淮河以南,盱眙县以东,宝应县、盐城市以北地区。天宝、至德时曾改为淮阴郡。北宋属淮南东路。辖境略有缩小。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改为淮安军。


猜你喜欢

  • 龙剑

    唐方镇名。景福元年(892)置,治所在龙州(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资治通鉴》胡三省注:“龙剑节度,领龙、剑、利、阆四州。”相当今四川平武以东, 旺苍以西,梓潼、南部以北地区。后废。唐方镇名。

  • 臧家屯

    即今河北大城县南十五里臧屯乡。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46大城县图: 南有臧家屯。

  • 龙坪镇

    ①即今湖北武穴市东二十八里龙坪镇。清置巡司于此。②本名龙坪场。1932年置镇,即今贵州遵义县(南白镇)东龙坪镇。(1)在湖北省武穴市东部长江北岸。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坪,人口

  • 南安邑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河北郡。治所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十里安邑。隋改安邑县。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析安邑县置,治今山西省运城市东北安邑。属河北郡。隋又改为安邑县。

  • 望夫山堡

    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9保康县: 望夫山堡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以在望夫山上而名。嘉靖中,抚臣叶照议置堡于此。……从之”。

  • 合水城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唐置合江守捉于此。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北。唐置为合江守捉,属翼州。

  • 州门镇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北六十二里州门司乡。明于此置巡司。

  • 桃虢城

    俗称桃虢川。在今陕西太白县东桃川乡。《资治通鉴》: 唐广德二年 (764),“五谷防御使薛景仙讨南山群盗,连月不克,上命李抱玉讨之。贼帅高玉最强,抱玉遣兵马使李崇客将四百骑自洋州入,袭之于桃虢川,大破

  • 宁海关

    在今云南通海县东南。《清一统志·临安府》:宁海关“在通海县东南十里”。

  • 扶德县

    ①唐置,属羁縻扶德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后废。②唐置,属羁縻定州。治所在今四川高县西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