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墟
①即今广东肇庆市东北七十里西江北岸永安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高要县有永安墟。
②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南一百七十里永安村。西濒海。明于此置永安千户所。清初裁所,置县丞及守备驻防。
①即今广东肇庆市东北七十里西江北岸永安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高要县有永安墟。
②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南一百七十里永安村。西濒海。明于此置永安千户所。清初裁所,置县丞及守备驻防。
战国蜀之别都。在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秦蜀郡太守李冰“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西汉于此置广都县。
南齐侨置,属始康郡。寄治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西魏废。
元置,在今四川剑阁县东江口镇。
亦作妙噶山站。清乾隆二十七年 (1762)置,为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北迎兰。光绪 《吉林通志》 卷57: “妙噶山站,南至三姓城五里。”
即今四川资阳市东南铜钟乡。民国 《资阳县志稿》卷1: 铜钟河“一名白佛场。距城七十里。创建光绪二十九年”。
即今四川冕宁县北四十里酥州。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 置酥州土千户。
即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凯口镇。 《明史·贵州土司传》: 嘉靖十五年 (1536),“平浪叛苗王骢攻夺凯口”, 即此。 “凯口” 系布依语音译, 意为狗场。
即今内蒙古多伦县北白城子。元时地当大都至上都交通要道。
①西晋惠帝置,属新兴郡。治所在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四十里。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并入定襄县。②唐武德七年 (624) 改常乐县置,为瓜州治。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大历后陷于吐蕃。古县名。(
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建昌中营。治所在今四川布拖县(特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