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江夏郡

江夏郡

①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治所在西陵县(今湖北新洲县西二里)。《汉书·地理志》 注:“应劭曰:沔水自江别,至南郡华容为夏水,过郡入江故曰江夏。”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潜江市、嘉鱼县、蒲圻市以东,红安、新洲、蕲春、阳新等县以西,崇阳、通山等县以北,安陆市、河南信阳、罗山、光山等县以南地。东汉建安初,刘表江夏太守黄祖徙治夏口城(今武汉市汉口城区)。建安十三年(208)初,孙权破城杀黄祖,掳掠而去。江夏太守刘琦另筑夏口城(今武汉市汉阳城区)。年底,曹操任文骋为江夏太守驻此。赤壁战后,文聘徙治石阳(今黄陂县西)。三国魏嘉平三年(251)徙治上昶城(今云梦县西南)。西晋徙治安陆县(今安陆市北)。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徙治夏口城(今武汉市武昌城区)。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三年(607)复置。唐初改为鄂州。天宝元年(742)复置,乾元元年(758)复为鄂州。

②三国魏置,治所在上昶城(今湖北云梦县西南涢水东岸)。辖境相当今湖北安陆、应城、黄陂、云梦、大悟及河南信阳、罗山等市县地。西晋移治安陆县(今湖北云梦县)。南朝宋废。

③北魏孝文帝置,治所在江夏县(今河南泌阳县北五十里)。隋开皇三年废。


(1)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治西陵县(今湖北武汉市新洲区西)。辖境约当今湖北省钟祥、潜江、仙桃、嘉鱼、赤壁、崇阳等市县以东,及河南省光山、新县等县以西、信阳市以东,淮河以南地。三国魏江夏郡治上昶城(今湖北云梦县西南),吴江夏郡治武昌县(今湖北鄂州市)。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改名武昌郡。南朝宋移治夏口县(今武汉武昌区)。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武汉市以西,赤壁市以东,长江南、北及汉水、澴水下游地区。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鄂州为江夏郡。(2)北魏置,治江夏县(今河南泌阳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猜你喜欢

  • 涌 (湧) 泉湖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方舆纪要》卷90富阳县: 涌泉湖 “在县西二十五里。溉田可四百余亩”。

  • 慎政郡

    北魏改长利郡置,属洛州。治所在南商县(今陕西商南县西皂角铺)。北周以后废。

  • 原陵县

    隋大业中改原武县置,属荥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三十六里原武镇。唐初复改为原武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原武镇。属荥阳郡。唐初改名原武县。

  • 宏静镇

    即弘静镇。在今宁夏永宁县南望洪附近。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1:“迴乐县有宏静镇。……按《隋图经》云,宏静县本汉城……后魏立宏静镇,徙关东汉人以充屯田,隋立为县”。即“弘静镇”。

  • 南坑镇

    即今江西萍乡市东南三十里南坑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 15: 萍乡县有南坑。民国 《昭萍志略》 卷1: 南坑市在县南,“距城三十里”。(1)在福建省南靖县南部、船场溪两侧。面积168平方千米。

  • 汫洲屿

    即今广东饶平县西南汫洲镇。清设把总驻防。

  • 石门岩

    在今福建连城县东。《方舆纪要》卷98连城县:“石门岩在县东七里。两石相峙,壁立万仞。”

  • 大帽山

    ①即今江西寻乌县东南大望山。《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大帽山在“县南二百里,与广东程乡、平远、和平、兴宁、龙川等县接壤。山绵亘数百里。中有老虎隘,林木深阻,鸟道三十里,群盗窟其间,多历年所。《志

  • 䍧柯郡

    即牂柯郡。 隋大业初改䍧州置, 治所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

  • 曲堤镇

    金置,属济阳县。即今山东济阳县东北三十里曲堤镇。昔名闻韶镇,有闻韶台,相传为孔子在齐闻韶处。在山东省济阳县东部,南邻黄河。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7.1万。镇人民政府驻曲堤,人口 8000。曾名闻韶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