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汾水

汾水

①黄河支流。在今山西省中部。源出宁武县管涔山,经太原市南流到新绛县折向西,在河津市西入黄河。《山海经·北次二经》:“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汉书·地理志》 太原郡汾阳县:“北山,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阴入河。”

②在今江西武宁县东北。《方舆纪要》卷84南昌府武宁县:汾水“源出县东北七十里之梅崖,亦曰分水泉,西流入兴国州界, 下流会于长河。《志》云,分水泉西入兴国州界杨新河,下流灌田千余亩”。


(1)古水名。即今山西省汾河。中游自今清徐县至介休市之间与下游入黄河口处,历代略有变迁。东汉建安七年(202年)曹操遣钟繇败袁尚将郭援,止于汾水上,所指即今山西临汾市附近汾河河段。(2)集镇名。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南部。属安东卫街道办事处。人口 1600。为原汾水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濒海州湾。隋末建村,村后有岭,名岎水岭。村以岭名,后演变为汾水。主产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花生等。盛产苹果、葡萄、板栗等。有三木集团公司、农机、拔丝、汽修、面粉、冷冻等厂及建筑、加油站、拖拉机站等企业。坪岚铁路、204国道、岚兖公路在此交会。


猜你喜欢

  • 龙津桥

    旧名通阛桥。宋建,在今福建龙岩市城南门外。明永乐间改名龙津桥。

  • 沙井儿驿

    在今甘肃永登县南。《方舆纪要》卷63庄浪卫:沙井儿驿“在卫南百九十里。《志》云:卫境诸堡多置馆驿于此。以地当往来冲要”。

  • 三山

    ①在今辽宁绥中县西。《辽史·地理志》:来州“有三州山”。《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三山“在卫西北三十里。高数千仞,三峰并秀”。②又名护国山、下三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板桥浦西。《寰宇记》

  • 昌侯国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北二十五里昌城镇。高帝八年 (前199) 封旅卿为昌侯。元鼎元年 (前116) 又封城阳顷王子差为昌侯,即此。东汉省。西汉元鼎元年(前116年),武帝封城阳王子差

  • 蓝关

    在今广东龙川县东南,距五华县西北岐岭不远。唐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指此。清嘉庆 《龙川县志》 载: “通衢界龙川、长乐之间,潮、嘉晋省之要道,有与秦

  • 容县

    明洪武十年 (1377) 降容州置,属梧州府。治所即今广西容县。民国初属广西苍梧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南与广东省相接。属玉林市。面积2257平方千米。人口76万。辖12镇、

  • 河池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置,属庆远卫。治所在河池县 (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永乐六年 (1408) 移今宜山县西北德胜镇。后废。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西旧河池

  • 七沟汛

    即今河北平泉县西五十里七沟镇。清于此设外委驻守。

  • 丁郎山

    一名丁兰山。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09藤州:丁兰山“在岑溪县”。《方舆纪要》卷108岑溪县“乌峡山”条下:丁郎山“以汉孝子丁密而名。下有孝感泉。或讹丁兰山,亦高胜”。

  • 岳州

    ①西魏置,治所在岳山郡 (今湖北孝昌县北)。隋初废。②隋开皇九年 (589) 改巴州置,治所在巴陵县 (今湖南岳阳市)。大业初改为罗州,寻改为巴陵郡。唐武德四年 (621) 又改为巴州,六年 (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