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沁州

沁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沁源县(今山西沁源县)。《元和志》卷13:“因州东沁水为名。”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沁州,天宝元年(742)改为阳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沁州。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源县及安泽县北部地区。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废。

②金天会六年(1128)改威胜军置,治所在铜鞮县(今山西沁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源、沁县、武乡等县地。元属晋宁路。明、清以州直隶山西。1912年改为沁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沁源县(今属山西)。大业初省。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义宁郡置沁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源县及安泽县北部地。天宝元年(742年)改置为阳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沁州。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省入威胜军。金天会六年(1128年)复升威胜军为沁州,治铜鞮县(今山西沁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源、沁县及武乡等县地。1912年降为沁县。


猜你喜欢

  • 系舟山

    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为滹沱河、汾河分水岭。《寰宇记》卷42忻州秀容县:“系舟山,尧遭洪水系舟于此,在县南四十里。”即此。又称小五台、丛蒙山。在山西省太原市东北。绵亘于定襄、忻州、阳曲三县市交界处。相传

  • 长春府

    ①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改常州路置,治所在武进县(今江苏常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无锡、江阴、武进、宜兴等市县地。明永乐七年(1409)改为常州府。②清光绪十四年(1888)升长春厅置,属

  • 台东州

    清光绪十三年(1887)升卑南厅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东县。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台东、花莲二县地。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改置台东厅。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以卑南厅改置,初治水尾(今台

  • 窊里国

    古地名。即今缅甸南部之丹老。为古代横越马来半岛交通线所经。南宋周去非 《岭外代答》 卷2真腊国: “其旁有窊里国。”

  • 赤石矶

    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城外。清康熙《江南通志》卷11:赤石矶“在江宁县东南城外,长河东来有采石枕中流,居人竞种石榴花,每盛夏时缘堤岸灿若霞锦,为画舫欢游之所”。

  • 勐 (猛) 昂

    明代属车里宣慰司。即今云南勐海县南八十四里勐昂,为布朗山布朗族乡驻地。傣语“勐” 为平坝,“昂” 为漂亮,意即漂亮的平坝。

  • 琼云

    (雲) 山 在今湖南慈利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77慈利县 “骑龙山” 条下: 琼云山 “高耸干云,根蟠四十里”。

  • 赘其县

    西汉置,属临淮郡。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东汉省。西晋复置,南朝宋省。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江苏省盱眙县西南,属临淮郡。东汉省,晋复置。南朝宋废。

  • 梅窖塘

    即今江西兴国县东北梅窖镇。清同治 《赣州府志》 卷3: 兴国县有 “梅窖” 墟。

  • 巴西蛇住坝寨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北巴西乡。清雍正元年(1723)置巴西蛇住坝寨土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