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一名注人。战国韩邑。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十五里汝水北。《史记· 魏世家》: 文侯三十二年 (前414),“败秦于注”。《集解》: “司马彪曰,河南梁县有注城也。”


古邑名。又作注人、注城。战国韩地,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史记·魏世家》:文侯三十二年(前414年),“败秦于注”。即此。东汉时称注城。《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注城在汝州梁县西十五里。”


猜你喜欢

  • 炉河

    又名折多河、瓦斯沟河。在今四川康定县中部。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3: “泸河源出折多山西南。东流七十里至炉。” 此水有南、北二源: 北源名雅拉河 (雅拉沟河),源出大炮山 (海拔4904米);西源名

  • 方岩山

    在今浙江永康市东三十二里方岩镇南。《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方岩山“高二百丈,四面如削,驾飞桥石梯而登绝顶,二岩相峙为关,上有亭曰透关亭, 自亭而入,地皆平衍,约数百亩。中有池,池侧又有井、岩、石、泉

  • 射桥集

    即北宋射子镇。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四里射桥乡。《清一统志·汝宁府二》: 射子镇 “今有射桥集,在 (汝阳) 县东五十里,即射子镇”。

  • 晋熙郡

    ①东晋隆安二年 (398) 置,属梁州。治所在晋熙县 (今四川绵竹县)。南朝宋属益州。南齐永元初废。梁复置,属潼州。北周移治阳泉县 (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孝泉镇)。辖境相当今四川绵竹县及德阳市西部地。隋开

  • 白杵营

    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3龙里卫:白杵营“在卫东南。安邦彦犯会城,其党洪边土司宋万据龙里,官军不能进。别将杨愈懋等与贼战于江门白杵营,死之”。

  • 鸣沙州

    元初升鸣沙县置,属宁夏府路。治所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明洪武初废。元初升鸣沙县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鸣沙镇。后属宁夏路。明初废。

  • 瑞安府

    南宋咸淳元年 (1265) 改温州置,治所在永嘉县 (今浙江温州市)。辖境当今浙江温州市,永嘉、乐清二县,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为温州路。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因温

  • 恩平江

    即今广东恩平市东北之锦江。《寰宇记》卷158恩州阳江县: 恩平江 “自州界平城山流经县东,下入新会县界”。《元丰九域志》 卷9: 恩州阳江县有恩平江。《明史·地理志》 恩平县: “县南有恩平江。”

  • 孟坝

    即今甘肃镇原县北孟坝镇。1940—1949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曾在此置镇宁县。

  • 沙县

    ①隋开皇初改沙村县置,属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沙县东古县。《元和志》卷29汀州沙县:“因沙丘以为名。”一说因县境沙溪而得名。明《寰宇通志》卷49延平府《建置沿革》:沙县“以县有沙源也”。并云,沙源“在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