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济城
北周置,在今青海贵德县西。《资治通鉴》: 唐天宝二年 (743),皇甫惟明 “击吐蕃,行千余里,攻洪济城,破之”。胡三省注引杜佑曰: “廓州达化县有洪济镇,周武帝逐吐谷浑所筑,在县西二百七十里。”
北周武帝置,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一带。唐天宝二年(743年),皇甫惟明引军出西平(今西宁市),击吐蕃,攻破洪济城,即此。
北周置,在今青海贵德县西。《资治通鉴》: 唐天宝二年 (743),皇甫惟明 “击吐蕃,行千余里,攻洪济城,破之”。胡三省注引杜佑曰: “廓州达化县有洪济镇,周武帝逐吐谷浑所筑,在县西二百七十里。”
北周武帝置,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一带。唐天宝二年(743年),皇甫惟明引军出西平(今西宁市),击吐蕃,攻破洪济城,即此。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垂杨镇。明嘉靖《南宫县志》 卷 1: 垂杨集在 “县东南五十里”。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54南宫县图: 东南有垂阳镇。在河北省南宫市东南部。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
在今浙江嘉善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1嘉善县: 查家荡“在县东三十六里。《志》 云: 由分湖东出,即查家荡也。又北而东入章练塘”。
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121郁林州: 绿秀岭 “在博白县。林泉松竹,青葱秀绝,因名”。《方舆纪要》 卷108博白县: 绿秀岭“嵯峨盘亘,林木青葱,广三百余里”。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北。《清一统志· 松桃厅》: 松桃河 “在厅东北二里。发源龙顶山,经城西流,又东北汇于湖南辰州府境,入大江”。
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54澄城县:云门谷“谷口似门,水气云蒸, 因名”。
北宋置,属河间县。在今河北河间市境。
在今贵州大方县。《明史·王三善传》:天启三年(1623),抚臣王三善讨水西安邦彦,“师抵大方”。又《朱燮元传》:崇祯元年(1628),朱燮元“亲率大军驻陆广,逼大方”,皆此。在今贵州省大方县。明天启三
唐代我国对尼泊尔的交通路线。唐道宣《释迦方志》卷上:自河州(今甘肃临夏县)西行,经今青海西宁,西南行经西藏自治区,出境后入“尼波罗国”。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治台湾府(今台湾省台中市)。在首府未建成前,先以台北为施政中心。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二十年(1894)以台北府为台湾省会。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
即今安徽寿县南三觉镇。清乾隆《寿州志》卷1南乡集:三觉寺“离城一百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