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曲镇
即今陕西富平县北流曲镇。北魏置北地郡于此。《清一统志 ·西安府三》 “美原堡” 条下: “流曲堡,在县北三十里,即故通川城处。” 万历 《富平县志》、雍正 《陕西通志》 均为镇。
在陕西省富平县中东部。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流曲,人口2460。古名通川。北魏置北地郡于通川即此。后以在顺阳河曲处得今名。1949年设流曲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棉绒加工、农业机械、琉璃工艺品等厂。有公路通西禹公路。为孙丕扬故里。
即今陕西富平县北流曲镇。北魏置北地郡于此。《清一统志 ·西安府三》 “美原堡” 条下: “流曲堡,在县北三十里,即故通川城处。” 万历 《富平县志》、雍正 《陕西通志》 均为镇。
在陕西省富平县中东部。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流曲,人口2460。古名通川。北魏置北地郡于通川即此。后以在顺阳河曲处得今名。1949年设流曲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棉绒加工、农业机械、琉璃工艺品等厂。有公路通西禹公路。为孙丕扬故里。
在今广西梧州市西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08苍梧县:立山“东临大江, 山坂平衍,西极险阨,有径通藤县。山下有三公坡。成化初,督臣韩雍集大僚讲武于此,因名”。
又作奇林。在今西藏东南部珞渝地区,墨脱县治西南七十四里处,沿雅鲁藏布江右岸,为珞巴语名。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944年后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北宋置,属通远军宁远寨。在今甘肃武山县西二十里广吴山下。元丰五年(1082)废。
唐南诏置,属永昌节度。在今云南凤庆县境。
一名下滠口。即今湖南湘潭市南下摄司,南临湘江。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河北安平县北。《方舆纪要》 卷14安平县: 院西口河在 “县北二十五里。其西通博野县沙河、滋河、唐河,三水分流经此入饶阳县界,注于滹沱。今废”。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福康县 (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宁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东南部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亦作吐祥坝。即今四川奉节县西南吐祥镇。清光绪《奉节县志》卷8:吐祥坝“按作土墙坝,距城一百八十里”。
即今西藏萨迦县。以萨迦寺而得名。元代设萨迦宗。《汉藏史集》 上册208页载元代 “当桑哥受命管宣政院之时,上师前往萨迦”。即此。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萨迦宗,1960年与色仁孜合并设萨迦县。
唐置,在今宁夏泾源县西北四里。《资治通鉴》: 唐大中三年 (849),“泾原节度使康季荣取原州及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石峡六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唐属原州。大中三年(849年)泾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