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浮山堰

浮山堰

一名淮堰。南朝梁武帝时筑。在今安徽明光市北八十里,浮山村北淮河上。《水经·淮水注》:“淮水又东径浮山,山北对巉石山。梁氏天监中,立堰于二山之间。” 《元和志》 卷9濠州招义县: “浮山堰,在县西北六十里。梁天监十三年与荆山堰同时修筑。”


古水利工程名。又名淮堰。南朝梁天监中,武帝欲壅塞淮水以灌寿阳(今安徽寿县),筑堰南起浮山(今五河县东浮山,北临淮河),北抵巉石山(在浮山对岸,今潼河山)。十三年(514年)冬,发军民二十万人,从两岸起筑,因淮流湍急,不能合龙,沉铁数千万斤,又伐树填石,缘淮百里之内,木石皆尽。十五年夏筑成,堰长九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上植杞柳,又凿湫东注以资宣泄。其时上游数百里内皆为淮流泛滥所及,居民散就冈垄,北魏被迫移戍八公山。同年秋,淮水暴涨,堰被冲决,沿淮城戍村落十余万人皆漂入海。


猜你喜欢

  • 小竿寨

    在今浙江江山市南小竿岭上。明置巡司于此。清亦派兵戍守。

  • 月牙泉

    在今甘肃敦煌市南十里鸣沙山麓。《清一统志·安西州》:月牙泉“南邻党河,渊渟澄澈,映月无尘,环以流沙, 虽遇烈风,而泉不为沙掩盖”。古称沙井,俗名药泉。在甘肃省敦煌市区南7千米鸣沙山北麓。泉呈月牙形,涟

  • 仓步村

    亦作苍步村。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北苍城镇。《方舆纪要》卷101恩平县“十二径”条:“仓步在县东北百十里。通新会、新宁诸贼巢,今为开平屯。”清于此置开平县。

  • 迂江

    在今浙江温岭市东。《方舆纪要》卷92太平县:迂江“在县东。源出王城山之桃溪……东南抵县城,北通黄岩,为舟楫交会之冲,又东至新河所城,乃为迂江, 阔二里,东入海”。

  • 万感村

    即今河南安阳县西北五十二里英烈村。1949年1月,盘踞安阳的国民党军残部吴景仁率千人袭扰万感村,在区干部徐贵保率领下,民兵四十六人奋起反抗。后退守一座小楼。除五人突围脱险外,余皆壮烈牺牲。1949年后

  • 南汇 (匯) 镇

    民国时置,属嘉兴县。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北三十六里南汇镇。

  • 西河南镇

    即今河北抚宁县东南三十里洋河西岸西河南乡。清光绪《抚宁县志》卷8:西河南堡“(管)西河南,距城三十里”。

  • 海湾堡

    在今广西永福县南。清时设兵戍守。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南。清设兵戍守。

  • 元城县

    ①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沙鹿旁(今河北大名县东)。《汉书·地理志》 元城县注:“应劭曰: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 因而遂氏焉。”三国魏为阳平郡治。北魏属魏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魏州。移

  • 伐木山

    在今贵州六枝特区东南。《方舆纪要》卷121安顺府:伐木山在“(西堡长官)司南六十里。山高箐深,多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