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渡山
即浮山。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隋书·地理志》: 同安郡同安县 “有浮度山”。《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 浮渡山 “在桐城东九十里。上有五十三岩。其可居可游者三十六。西南有独山,直上千仞,大江环绕,望之若浮”。
即浮山。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隋书·地理志》: 同安郡同安县 “有浮度山”。《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 浮渡山 “在桐城东九十里。上有五十三岩。其可居可游者三十六。西南有独山,直上千仞,大江环绕,望之若浮”。
即瑷珲。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南爱辉镇。清吴桭臣 《宁古塔纪略》: “又八百至爱荤。 木城,四周皆山。城临乌龙江 (即黑龙江),有将军镇守。”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 侨置,属南汉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南齐属南阴平郡。后废。
即今江苏盐城市东南伍祐。宋、元时设盐场,清设盐课使驻此。即今江苏省盐城市东南五祐。宋、元时设盐场,清设盐课大使驻此。
北宋咸平三年(1000)置,属江州。铸铜钱。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元丰九域志》卷6江州:广宁监在“州南一百二十步”。后废。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置,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属江州。铸铜钱。
在今湖北秭归县 (剪刀峪) 西北新滩镇。《方舆纪要》 卷78归州: 南逻口 “在州东十五里。《志》 云: 明初设南逻关于古丹阳城。后移于新滩,置巡司。即此处也”。
亦名鸡栖城。唐吐蕃建,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资治通鉴》: 唐贞元十七年 (801),韦皋 “遣将将兵二万分出九道,攻吐蕃维、保、松州及栖鸡、老翁城”。《新唐书· 吐蕃传》: 元和十三年 (818),“剑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明一统志》卷67成都府:成都右卫“在府治西三里”。后废。明洪武中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清初废。
清雍正四年(1726)以名同圣祖陵改景陵县置,属安陆府。治所即今湖北天门市。《清一统志·安陆府》:天门山“在天门县西北五十里……两峰峙天,其中如门,县以此得名”。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
战国齐邑,后入秦。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史记·货殖列传》: “朐、缯以北,俗则齐。”即此。古邑名。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水经注》引《鲁连子》曰:“朐、剧之人辩者也”,即此。
又名镬底潭。在今江苏吴县东南车坊镇西。《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长洲县“陈湖”条引《防险说》:“陈湖旷野之区,湖西八里有镬底潭,可以控扼,亦谓之车坊漾。”明王鏊《姑苏志》卷10:车坊漾“漾比诸湖为深,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