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中
指今江苏、安徽境内长江支流涂河流域。《资治通鉴》: 西晋咸宁五年 (279) 冬十一月,“大举伐吴,遣镇军将军琅邪王伷出涂中”。即此。又,东晋太和四年 (369) 十一月,“丞相昱与大司马温会涂中”。胡注: “杨正衡曰: 涂音除。涂中,今滁州全椒县、真州六合县地。”
指涂水(今安徽滁河)流域。西晋咸宁五年(279年)分道伐吴,琅邪王司马伷出涂中,即此。
指今江苏、安徽境内长江支流涂河流域。《资治通鉴》: 西晋咸宁五年 (279) 冬十一月,“大举伐吴,遣镇军将军琅邪王伷出涂中”。即此。又,东晋太和四年 (369) 十一月,“丞相昱与大司马温会涂中”。胡注: “杨正衡曰: 涂音除。涂中,今滁州全椒县、真州六合县地。”
指涂水(今安徽滁河)流域。西晋咸宁五年(279年)分道伐吴,琅邪王司马伷出涂中,即此。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南。《清一统志·宝庆府二》:牛栏峒“领城溪等九砦”。
在今四川城口县西。清道光《城口厅志》卷29:木瓜口河在“厅西五十里。其源一发自广线垭;一自西沟,二水合流至篾子坝合汪家河,至木瓜口合庙坝入平坝河”。《明史·杨嗣昌传》: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中败
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南隅。即沂水桥。张良遇黄石公于圮上, 授以太公兵法, 即此。《水经·泗水注》:沂水分流径邳县城东,“屈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间以为圮”。
金大定十一年 (1171) 于耶懒路故址置耶懒猛安,属恤品路。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塔乌黑河流域。承受三年 (1198) 设节度使。《金史·地理志》 恤品路: “耶懒又书作押懒。”
在今浙江仙居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2仙居县:水帘岩“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岩壁横峙,悬瀑如帘,下有石室甚深广”。
①古尧都。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春秋时为晋大夫羊舌氏邑。晋顷公十二年(前514)置平阳县。《史记·五帝本纪》 正义引《帝王世纪》云:“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平阳县
明弘治五年(1492)置,属庆远府。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龙头乡。清废。明弘治二年(1489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北永顺。
在今四川涪陵市西六十里长江南岸蔺市镇。《宋史·理宗纪》: 南宋开庆元年 (1259),蒙哥攻合州,命纽璘锁长江,以绝吴、蜀之路,“造浮梁于涪州之蔺市”。在今重庆市涪陵区西蔺市镇。南宋开庆元年(1259
又作偏厢岭。即今河北滦平县南偏岭。宋王曾 《行程录》: “又度德胜岭,盘道数层,俗名思乡岭,盘八十里至新馆,过雕窠岭、偏枪岭,四十里至卧如来馆。” 路振 《乘轺录》 作偏厢岭。清高士奇 《塞北小钞》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秋山。《清一统志·吉安府二》:禾山寺“在永新县西禾山赤面峰下。旧名甘露寺。唐宋僧徒最盛,千僧釜尚存。山前龙门溪,悬流长数十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