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 (湧) 翠山
又作拥翠山。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16定边县: 涌翠山“在治北十里。有刀思郎遗垒”。
又作拥翠山。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16定边县: 涌翠山“在治北十里。有刀思郎遗垒”。
清康熙七年(1668)改巩昌布政使司置,治所在兰州(今甘肃兰州市)。辖境约当今甘肃、宁夏及新疆、青海部分地。清末废。见“甘肃省”。
1922年析五常、同宾二县地置,属吉林滨江道。治所在乌吉密(今黑龙江省尚志市)。1927年改为珠河县。1922年由五常、同宾二县析置,治乌吉密河(今黑龙江尚志市尚志镇)。1927年升县,并改名珠河县。
元置,属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在今四川高县西北筠连河注入南广河处。
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定水镇乡北坡里村。清光绪年间,义和团聚众围攻这里的天主教堂。村名。在山东省阳谷县西北部。属定水镇。人口 1340。此处地势低洼,易积水,四周村民来此耕作,如临下坡,故称此地为坡里。主
1912年改和林格尔厅置,属山西省。治所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清康熙时于此置二十家子台站。蒙古语称为和林格尔,故名。1914年属绥远特别区归绥道。1928年属绥远省。1954年属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
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三门山。王翰《游三门记》:“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中。循河至三门,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曰人门。水行其间,声激如雷,而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三门之广,约二十尺。其东百
亦作摆羊戎山。古名拔延山,明以后改名。即今青海化隆县北之拉鸡山。明万历《西宁卫志》:正德十四年(1519),“革咂部番镇南温古六失加侵掠洪化寺,兵备副使高显、守备杨佑率兵袭至摆羊戎山,破之”。即此。
即今河南舞钢市西南二十里尚店镇。清康熙 《南阳府志》 卷2 《集镇》: 裕州舞阳县有尚家店。
明置,属建昌卫。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三十五里樟木箐乡。清雍正六年 (1728) 改为长官司。
在今西藏西部,即印度河的上源狮泉河。清 《西藏图考》 卷5: “拉楚河源出冈底斯之北百余里僧格喀巴布山,山高大形如狮子,南麓有池汇诸泉水。” 即指狮泉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