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口镇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滁口乡。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湖南省资兴市南部。面积164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葫芦顶,人口2830。因位于滁水出口处,故名。1956年设滁口乡。1958年属先进公社,1959年为滁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置镇。为资兴市重点林区。主产稻、玉米。有滁宜公路经此。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滁口乡。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湖南省资兴市南部。面积164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葫芦顶,人口2830。因位于滁水出口处,故名。1956年设滁口乡。1958年属先进公社,1959年为滁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置镇。为资兴市重点林区。主产稻、玉米。有滁宜公路经此。
春秋楚地。在今湖北钟祥市北。《左传》: 庄公十九年 (前675),楚文王伐黄,“还,及湫,有疾”。《水经·沔水注》: 枝水 “西南径湫城东南”。春秋楚地。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北。《左传》庄公十九年(前67
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市西南。《金史·世宗纪》: 二十五年 (1185) 四月甲子,“诏于速频、胡里改两路猛安下,选三十谋克为三猛安,移置于率督畔窟之地,以实上京”。即此。
即今浙江鄞县西横街镇之林村。《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鄞县: 林村 “在府西南十五里。嘉靖中,倭自稠岭突犯林村,即此”。即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西横街镇林村。明嘉靖中,倭寇自稠岭突犯林村,即此。
在今云南曲靖市北西平镇。元于此置交水县。
宋大理置,属首府大理地区。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元改浪穹县。大理置,治弥茨(今云南洱源县)。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改为浪穹千户。
在今安徽太湖县西北境。《方舆纪要》 卷26太湖县: 隘口岭 “在县西北二百里,接英山县界”。古为通往湖北的隘口。
即今西洱河。在云南大理市区。唐代称洱海出口为龙尾江,见南诏《中兴二年画卷》注记。又称洱水, 见唐樊绰《蛮书》卷5。
南齐置,属雍州宁蛮府。治所在赭阳城(今河南方城县东六里)。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改为襄城郡。南朝齐高帝置,治赭阳城(今河南方城县东)。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方城县一带。属雍州。北魏改置为襄城郡。
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南惠堡盐池。《元和志》 卷4灵州回乐县: “温泉盐池,县南一百八十三里。周回三十一里。”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南,位于湛涵滩西南方。与东岛和湛涵滩成弯月形势。此滩最浅水深11米多,底质为珊瑚沙。中国渔民向称三筐大榔或三筐大郎。1935年公布名称为蒲利孟滩。1947年改名滨湄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