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儿赤纳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之乌力吉沐沦河。《元史·特薛禅传》:太祖成吉思汗谕按陈弟大忽曰:“哈老温迤东,涂河、潢河之间,火忽赤纳庆州之地,与亦乞列思为邻,汝则居之。”
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境内乌力吉木伦河。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分赐按陈弟火忽土地,哈老温(今大兴安岭)迤东,涂河(今老哈河)、潢水(今西拉木伦河)之间,火儿赤纳、庆州之地。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之乌力吉沐沦河。《元史·特薛禅传》:太祖成吉思汗谕按陈弟大忽曰:“哈老温迤东,涂河、潢河之间,火忽赤纳庆州之地,与亦乞列思为邻,汝则居之。”
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境内乌力吉木伦河。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分赐按陈弟火忽土地,哈老温(今大兴安岭)迤东,涂河(今老哈河)、潢水(今西拉木伦河)之间,火儿赤纳、庆州之地。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岗中峰上。《舆地纪胜》卷37扬州:“平山堂在州城西北五里大明寺侧。”相传寺建于南朝宋大明间,故名。唐高僧鉴真大师居住和讲学于此。今寺为清同治年间建。鉴真为扬州人,东渡日本传教,将
在今贵州绥阳县东北十五里桑木坝乡。《方舆纪要》 卷70遵义府遵义县: 桑木关 “ (明) 万历中,川帅讨杨应龙,别将麻孔英自南川进破桑木关”,即此。在今贵州省绥阳县东北桑木坝。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亦名三溪镇。即今四川蓬溪县西象山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9三台县:石板滩“在县北(南)一百八十里”。
①亦作涧阳县。西晋太康七年 (286) 置,属宁浦郡。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飞龙乡江口村。南朝宋改为涧阳县。齐复名简阳县。梁为简阳郡治。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②1913年改简州置,后属四川西川
西魏废帝元年(552)置,属绥州。治所在开疆县(今陕西米脂县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佳县、吴堡和米脂县北部、横山县东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西魏置,治抚宁县(今陕西米脂县龙泉河侧)。属绥州。辖境相
春秋、战国齐邑。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左传》: 襄公十八年 (前555),晋人欲逐归者,鲁、卫请攻险,“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门之萩”。古邑名。春秋、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鲁襄公十八年(前
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大同乡更乐村老圩。《方舆纪要》卷109东兰州:“《土夷考》:宋时韦君朝者居文兰洞,为土夷长,传子晏闹。崇宁五年内附,置兰州,以晏闹知州事,世其职。”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属永昌府。治所即今云南龙陵县。傣语称“勐龙”,意为陵墓区,音译“龙”,重复意译“陵”,因名龙陵。1913年废为县。
亦作昌化州。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和平镇,位于练江之滨。明于此置河泊所,清设把总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