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火山

火山

①在今山西河曲县南六十五里。《寰宇记》卷50:“火山军在岚州火山之下,皇朝平晋后置,控临边境,仍以火山为名。火山在军东四十里。”《辽史·景宗本纪》:辽乾亨元年(979),“太保矧思与宋兵战于火山,败之”。均此。

②在今山西大同市西五里。《水经·㶟水注》:“火山上有火井,南北六七十步,广减尺许,源深不见底,炎势上升,常若微雷发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资治通鉴》: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夏四月,辛巳,魏主如白登山;五月,丙申朔,如火山”。即此。

③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清一统志·科尔沁》:火山“在右翼前旗北二百里。蒙古名葛尔齐七”。

④在今广西梧州市南隔江二里。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梧州对岸西火山, 山形高下大小,如桂林独秀山。山下有澄潭,水深无极。其火每三、五夜一见于山顶。每至一更初火起, 匝其顶如野烧之状,食顷而息。或言其下水中有宝珠,光照于上如火。上有荔枝, 四月先熟,以其地热,故名火山也。”

⑤一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清祁韵士《西域释地》:火山“在城东。肃州志载作火焰山。自土鲁番东至喀喇和卓诸回城,山皆赤色,如火焰然。故明时有火州之名”。唐诗人岑参《火山云歌送别》诗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1)即今山西省河曲县南、黄河东岸火山。山上有孔,以草投之烟焰上发,可熟食。辽乾亨元年(979年),太保舒苏与宋兵战于火山,即此。(2)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西北。唐岑参诗有“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句。(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南,隔浔江(西江)耸立。唐曹唐诗有“日照双旌射火山,笑迎宾从却南还”句。周围四季郁葱,因有“埋剑吐芒宵烛汉,藏珠浮映夜辉山”而得名。相传秦末南越王赵佗藏剑于此,故夜里腾光,每三五天一见,一更初起火,由下蔓延至顶,全山通红,火光冲天,顷刻间而熄灭,翌日山上依旧苍翠欲滴。又传山下有潭,水深无极,下有宝珠,初更浮起,月星皎洁,宝光烛天,如峨眉洛迦、南岳圣灯之状,即为“火山夕焰”奇观。山产荔枝,每年四月即成熟,曾是驰名全国的“火山荔枝”。山下江边的丙穴,产嘉鱼,状如小魽鱼,味极美,据说全国著名之嘉鱼,始产于此,后繁殖各地。


猜你喜欢

  • 青衣水

    在今四川南溪县南。《寰宇记》 卷79南溪县: 青衣水 “在县南一里四步。从僰道城东流,至县界多稜口,至泸州绵水县。地名龙腾”。《舆地纪胜》卷163叙州: 青衣江 “在南溪县南十五里。《旧经》云: 古有

  • 享堂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五里。因是明朝李英土司坟墓所在地,故名。古代为军事交通要道,素有 “青海门户” 之称。集镇名。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东北部、湟水北岸、享堂峡南口,东临甘肃省。属川口

  • 石船场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北石船镇。清道光《江北厅志》卷2:石船场“去城一百四十里”。

  • 小城子镇

    清置,属舒兰县。即今吉林舒兰市东南小城镇。《清史稿·地理志》 舒兰县:官商路,“东南小城子镇达额穆”。(1)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北部、坤都河两岸。面积178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小城子,

  • 广苕山

    在今浙江安吉县(递铺镇)西南二十八里山河乡。《方舆纪要》卷91孝丰县:广苕山在“县(治今孝丰镇)南三十里。天目正阴,苕水发源处也”。

  • 方山津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四十里方山下。《清一统志·湖州府一》 “方山”条引《吴兴掌故》云:“陈武帝为信武将军, 自长城遣二千人夜下方山津,即此。”

  • 丹阳山

    在今陕西宜川县南。《水经·河水注》:“丹水西南出丹阳山。”

  • 卷镇

    即今河北枣强县西南二十五里卷子乡。清于此筑卷子堡城。

  • 黄蜡洞

    在今贵州铜仁市东。《方舆纪要》 卷122铜仁府铜仁县: “黄蜡洞在府东五里。”

  • 界湖集

    即今山东沂南县治界湖镇。清道光 《沂水县志》 卷2: 界湖集 “距 (沂水县) 城七十里”。1940年后为沂南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