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山
①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2唐县:灵源山“山溪环错”。上有灵源寺。
②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灵源山。《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晋江县“紫帽山”条下:灵源山“上有灵泉,大旱不竭。一名太平山,以山顶平正也。亦名吴山,《志》云,山西北麓有吴明宫,亦曰吴明山。昔有吴氏隐此,后人为宫以祀之”。
①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2唐县:灵源山“山溪环错”。上有灵源寺。
②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灵源山。《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晋江县“紫帽山”条下:灵源山“上有灵泉,大旱不竭。一名太平山,以山顶平正也。亦名吴山,《志》云,山西北麓有吴明宫,亦曰吴明山。昔有吴氏隐此,后人为宫以祀之”。
①在今陕西勉县西。《南齐书·魏虏传》:“伪安南将军、梁州刺史魏郡王元英十万余人通斜谷,寇南郑…… (萧) 懿先遣军主韩嵩等征僚,回军援州城,至黄牛川,为虏所破。”②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寰宇记》 卷1
在今山东莘县西南。《旧唐书·地理志》魏州元城县下载:“古殷城,在朝城东北十二里。”隋为元城县治。
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鹿头山。《新唐书·宪宗纪》: 元和元年 (806),“高崇文及刘辟战于鹿头栅,败之”。即此。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万安县置,属郓州。治所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大业初属东平郡。唐属郓州,天祐二年 (905) 又改万安县,五代唐复名郓城县。后周改属济州。金大定六年 (1166)徙治盘沟村
即今湖北监利县东南八十四里白螺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唐都长安私家园林之一。在长安城东市南安邑坊 (今陕西西安市)。本为司徒兼侍中马燧宅园,贞元末,其子畅献第为奉诚园。
清乾隆初改真宁县置,属庆阳府。治所即今甘肃正宁县(山河镇)西南罗川乡(旧正宁)。民国初属甘肃泾原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930年移今正宁县(山河镇)。在甘肃省东部、子午岭西麓,东、南分别与陕西省接
五代后蜀置,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三里。《宋史·王全斌传》: 乾德二年 (964) 伐蜀,崔彦进等 “遂进击金山砦,破小漫天砦”。即此。
东汉永初六年(112)置,在今四川会理县境。《后汉书·孝安帝纪》:永初六年春,“诏越巂置长利、高望、始昌三苑”。为牧马之所。
①西汉景帝元年(前156)置平陆侯国,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尉氏县东北。地节元年(前69)国除,改为县。东汉建武元年(25)废。②南朝宋改东平陆县置,属东平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北。元嘉中,移乐平县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