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犍为县

犍为县

①南朝梁改武阳县置,属西江阳郡。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西北五里。西魏改为隆山县。

②隋开皇三年 (583) 改武阳县置,属戎州。治所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五里岷江东岸。《旧唐书·地理志》 犍为县: “因 (犍为) 山立名。” 大业初属犍为郡。唐武德初属戎州。上元元年 (674)改属嘉州。《新唐书· 南诏传》: 咸通十年 (869),骠信酋龙率大军寇蜀,“攻黎州,诡服汉衣,济江袭犍为,破之”。即此。五代晋天福元年 (936) 后蜀移治今犍为县。北宋大中祥符四年 (1011) 徙治惩非镇 (今犍为县南清溪镇)。南宋庆元二年 (1196)属嘉定府。元属嘉定路,在今乐山市南三十里。明属嘉定州,洪武中由玉津镇移治今犍为县。清属嘉定府。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1)古县名。南朝梁改武阳县置,治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为江州治。西魏时改隆山县。(2)今县名。在四川省南部。属乐山市。面积1375.40平方千米。人口56.5万。辖12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玉津镇。北周保定三年(563年)置武阳县,治今县南,为沈犀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年)改武阳县为犍为县,属犍为郡。唐属嘉州。北宋乾德四年(966年)移今玉津镇。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移今清溪镇。南宋庆元初后隶嘉定府。元属嘉定府路。明隶嘉定州,洪武九年(1376年)还治今玉津镇。清属嘉定府。1913年属上川南道,1914年属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南行署区乐山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乐山专区。1968年属乐山地区,1985年属乐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低山丘陵区,西部多低山,东南部丘陵约占总面积67%。岷江自西北入,右纳马边河、沐川河,左有百支溪注入,东南流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甘薯、豆类。白姜、紫胶以产高质优著称。盛产甘蔗,为省糖料基地。煤、岩盐储量大,尚有石灰石、石英、陶土等矿。有采煤、制盐、水泥、造纸、船舶制造、工艺美术等厂矿。有光纸、白砂糖、柠檬酸、刻花玻璃器皿等产品。五新公路经此。岷江客轮通乐山、重庆。有明代文庙。金井乡巴蜀土坑墓群曾出土戈、矛等铜器、陶器,收藏于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

  • 毕尔腾湖

    唐作忽汗海。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镜泊湖。《清一统志·吉林一》:毕尔腾湖“在宁古塔城西南一百里,即瑚尔哈河之上流也。城西南诸水俱汇于此。广五六里,袤七十里许,土人呼名曰毕尔腾。中有三山,名鄂摩和昂阿山

  • 南高县

    北魏置,属南梁郡。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境。后废。

  • 岱岳 (嶽)

    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淮南子·墜形训》: “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

  • 河子镇城

    唐置,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河口乡。一说今四川攀枝花市东南。唐贞元十四年 (798),内侍刘希昂使南诏经此。《新唐书·地理志》 巂州: “又经菁口、会川四百三十里至河子镇城,又三十里渡泸水,又五百四十里至

  • 榆山

    在今山东新泰市东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31新泰县: 榆山 “山多榆”。故名。

  • 梅里

    又作梅李、蕃离。即今江苏无锡县东南梅村。相传周太王长子泰伯筑城,自号句吴。故又称泰伯城。自泰伯至寿梦皆都于此。公元前560年诸樊迁都于吴 (今苏州市)。又作梅李、蕃里、泰伯城、吴城。在今江苏省无锡市滨

  • 昭觉县

    清宣统二年 (1910) 置,属宁远府。治所即今四川昭觉县。昭觉为 “交脚” 谐音,彝语意为 “倾斜的坝子”。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在四川省

  • 王家营集

    即今江苏宿迁市西北王官集镇。《清一统志·徐州府二》“沙坊集”条下:王家营集“在(睢宁)县东北四十里”。

  • 上伍堡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唐初曾于此置江华县。

  • 龙头寺

    元建,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畔东南曼陀山东麓。为喇嘛教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