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夺三巴桥
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唐时建。上盖绿色琉璃瓦,汉称琉璃桥。藏语“玉夺”意为玉石,“三巴”意为桥。由此西行二里,即至布达拉宫。
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唐时建。上盖绿色琉璃瓦,汉称琉璃桥。藏语“玉夺”意为玉石,“三巴”意为桥。由此西行二里,即至布达拉宫。
一作医无虑山,俗呼广宁山。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和义县之间医巫闾山。相传虞舜封十二山之一。《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隋建北镇寺。《隋书·礼仪志二》:开皇十四年(594)闰十月,
①西魏废帝二年(553)改阴平县置,为龙安郡治。治所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小溪坝镇北。北周复改为阴平县。②唐武德三年(620)置,属绵州。治所在今四川安县东北。《元和志》卷33龙安县:“因(龙安)山为名。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治台湾府(今台湾省台中市)。在首府未建成前,先以台北为施政中心。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二十年(1894)以台北府为台湾省会。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南一里许苕溪中。《寰宇记》卷94乌程县:白苹洲,“洲上有鲁公颜真卿芳亭,内有梁太守柳恽诗,云:‘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因以为名”。唐顾况有《白苹洲送客》诗。今已不存。
在今福建连江县东北海滨蛤沙。《清 一统志·福州府一》: 蛤沙镇 “在连江县东北五十里。崖石峭立如壁。明洪武十六年,置河泊所于此。二十年筑城。今废”。古镇名。在今福建省连江县东北部。明洪武二十年(138
①又名崇仁山。在今江西崇仁县西北,与丰城县交界处。《寰宇记》 卷110抚州崇仁县: 崇仁山“在县西四十一里。旧名罗山,天宝六年敕改为崇仁山”。《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崇仁县: 罗山,“ 《旧志》,跨
在今浙江萧山市东。源出浦江县西井亢岭,东北流经浦江县南、诸暨市东,故道自今萧山市南临浦镇东折,经钱清镇而至三江口入海。《水经·渐江水注》: “ (柯水) 东北径永兴县东,与浙江合,谓之浦阳江。” 《元
在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明一统志》 卷85向武州: 坡州山 “在富劳县北三里。山形如虎,又名虎山”。
指今青海大通一带地区。《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平。”
在今湖北建始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清有县丞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