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寮镇
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二十里王寮乡。清光绪《富平县志》图:东北有王寮镇。
在陕西省富平县中部。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王寮镇,人口1490。相传元时此地遭灾,镇国武仕王寮到此赈济灾民。为志其德,故名。1949年设王寮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有农具修配厂。108国道经此。
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二十里王寮乡。清光绪《富平县志》图:东北有王寮镇。
在陕西省富平县中部。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王寮镇,人口1490。相传元时此地遭灾,镇国武仕王寮到此赈济灾民。为志其德,故名。1949年设王寮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有农具修配厂。108国道经此。
唐武德二年 (619) 置,为南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北綦江北岸。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8南川县引 《寰宇记》 曰: 隆阳 “取西永隆山为名”。先天元年 (712) 避讳改为南川县。古县名。
亦名高唐市、高唐店。即今安徽霍邱县西北五十里高塘集。明置巡司于此。(1)在福建省将乐县东北部、金溪两岸。面积259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唐,人口2430。曾名环洲、环溪,因河道落差大改
一作绥安堡。明置,属宁夏中卫。即今宁夏中宁县治。1933年于此置中宁县。
即今黑龙江省逊克县 (奇克镇)。民国《黑龙江志稿》 卷2: 奇克县 “地濒黑龙江右岸,旧名奇克特”。1942年改置逊克县。
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二十六里南城村东南二里土岗上。高出地面3米左右,俗称 “点军台”。面积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4—6米。1951年和198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市博物馆先后在此发掘。文化层可
唐置,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里信安镇。五代晋入契丹,周世宗六年 (959) 收复,复置淤口寨,与益津、瓦桥合称三关。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 于此置破虏军。唐置,在今河北省霸州市东信安镇。五代晋初地入
即傥城。 今陕西洋县治。 《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至城南, 与洛谷水合。” 《魏书· 世宗纪》: 正始三年 (506),“征虏将军赵遐大破 (萧)衍于
在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为浊水溪北支,西北流至鹿港入海。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东螺溪自斗六门与吼尾溪同流,西至东螺之眉里社分支北流,西过西螺社,又西过麻芝干社为北社溪,西入于海。”
即虎啸山。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十里渠江岸边。《宋史·张珏传》: “自全汝楫失大良平,大兵筑虎相山。” 即此。
在今甘肃景泰县境内。《方舆纪要》卷62靖远卫:大沙沟“在卫北黄河外。嘉靖中边臣李承勋言,宁夏自镇远关至大沙沟,旧有台堡相接,以断北寇西行之路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