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时国,春秋为晋邑。在今山西临猗县南。《左传》: 文公十二年 (前615),“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成公六年 (前585),“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 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宋元人注: “郇、瑕古国名。” 《续汉书 · 郡国志》: 河东郡解县 “有瑕城”。南朝梁刘昭注: “ 《左传》 文公十二年秦侵晋及瑕。杜预曰:猗氏县东北有瑕城。”

②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左传》:僖公三十年 (前630),晋侯、秦伯围郑,郑大夫烛之武见秦伯曰,“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杜注: “焦、瑕,晋河外五城之二邑。” 又,文公十三年 (前614),“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

③春秋楚地,在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左传》: 成公十六年 (前575),晋楚之战,“楚师还,及瑕”。宋元人注: “ 《水经注》: 肥水又径山桑县故城南,又东积而为陂,谓之瑕陂。又东南径瑕城南。……瑕即此城也。”

④在今湖北随州市境。《左传》: 桓公六年 (前706), “楚武王侵随, 使章求成焉, 军于瑕以待之”。杜注: “瑕,随地。”


古邑名。(1)春秋随邑。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境。《左传》桓公六年(前706年):“楚武王侵随,军于瑕。”即此。(2)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灵宝市旧阌乡西。《左传》文公十三年(前614年):“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即此。(3)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左传》成公六年(前585年):晋诸大夫以为“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盐”,即此。


猜你喜欢

  • 临潢府

    辽 (契丹) 天显十三年 (938) 置,治所在临潢县,即辽上京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辖境大抵与今巴林左旗相当。金天眷元年(1138),改辽上京为北京,天德二年 (1150),改北京为临潢府

  • 南田站

    元置。即今江西赣县 (梅林) 西北南田。明废。(1)元时置,在今江西省赣州市梅林镇西北南田。明时废。(2)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西北,漓江之滨。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弘祖(霞客)曾至此。

  • 扶沟县

    西汉置,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四十四里古城村。《水经·沙水注》:“有扶亭,又有洧水沟,故县有扶沟之名。”东汉属陈留郡。三国魏属陈留国。西晋初废,后复置。东魏属许昌郡。北齐移治今扶沟县。隋属颍

  • 两河口

    ①即今安徽六安市西南西河口乡。当东淠河与西淠河汇流处,称西两河口。清同治《六安州志》卷5:两河口在“州南八十里”。②亦称东两河口。即今安徽六安市南东河口镇。明万历《六安州志》卷2《津渡》:两河口在“城

  • 九里松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周密《武林旧事》卷5:九里松“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日,植松于左右,各三行”。《清一统志·杭州府一》:“长松夹道,凡九里,名九里松。”明李攀龙有《九里松图为马侍御作》诗。

  • 麦斜岩

    一名樵谷山。在今福建仙游县东北五十里石所山。《清一统志·兴化府》:石所山“在仙游县东北六十里何岩东,高数千仞,盘踞百余里。……其东有麦斜岩,亦名樵谷山”。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一○八团驻此。在福建省仙

  • 邛邮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大相岭。《汉书·淮南王传》:文帝时,淮南王长谋反,“有司奏:请处蜀严道邛邮,遣其子、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 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注引张晏曰:“严道,蜀郡县也。邛,邮置名

  • 庙旺墟

    即今广西象州县东南妙皇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 武宣县图: 东北有庙王 (旺)墟。

  • 绥远道

    1914年由原归绥道的归绥、萨拉齐、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尔、五原、武川、东胜八县置,属绥远特别区域。治归绥县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辖境约当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临河以东,武川、呼和浩特、和林格尔以西

  • 偏桥

    在今贵州施秉县东。《明史·地理志》 镇远府镇远县: “又西有偏桥,偏桥卫在焉。” 《方舆纪要》卷122偏桥长官司: 偏桥 “在司东十里。左倚高崖,右临溪水,断石架木,以通往来”。集镇名。在陕西省宜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