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谷城
北周天和元年 (566) 筑,即今陕西宝鸡市。隋大业十年 (614) 陈仓县移治于此。唐改名宝鸡。
即今陕西省宝鸡市。《周书·武帝纪》:天和元年(566年),“筑武功、郿、斜谷、武都、留谷、津坑诸城,以置军人”。隋大业十年(614年)移陈仓县于此,唐至德二载(757年)改名宝鸡县。
北周天和元年 (566) 筑,即今陕西宝鸡市。隋大业十年 (614) 陈仓县移治于此。唐改名宝鸡。
即今陕西省宝鸡市。《周书·武帝纪》:天和元年(566年),“筑武功、郿、斜谷、武都、留谷、津坑诸城,以置军人”。隋大业十年(614年)移陈仓县于此,唐至德二载(757年)改名宝鸡县。
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12安南: 喝门江 “在 (交州) 府西南”。《明史·张辅传》: 永乐七年 (1409),讨简定,“遂进至慈廉州,破喝门江,克广威州孔目栅”。古水名。在今越南河内
唐室韦诸部落之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南雅鲁河。《新唐书·室韦传》:塞曷支部“益东有和解部、乌罗护部、那礼部”。
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洪涛山” 条下: “ 《志》 云,县东北十里有鲁硔山,相传鲁肃曾居此。明崇祯十四年,流贼犯境,据鲁硔山焚掠,久之始去。”
从今广东三水市至佛山市。长27公里。即广三铁路的一段。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动工修筑,二十九年(1903)建成。
即今河南安阳县西四十里水冶镇。金置辅岩县于此。元初废县为镇,属安阳县。民国时置安阳县佐于此。在河南省安阳县西部。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9.1万。镇人民政府驻水冶,人口4.3万。东魏以前名牵口冶,为冶铁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邢州。治所在今河北沙河市北二十里沙河城镇东一里。大业初属襄国郡。《元和志》卷15沙河县:“以沙河在县南五里,因以为名。”唐属邢州,五代晋开运元年(944)移治今沙河市北沙河
1913年改元江直隶州置,后属云南普洱道。治所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1980年改设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旧县名。1913年以元江直隶州改置,治今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
一名白羊口。在今山西天镇县北白羊口村。《明史·地理志》:大同县有白阳口。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宏路镇东南。《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无患桥“在宏路驿东南。宋熙宁七年建,明朝成化十九年修,长二十有九丈”。
北宋置,属长汀县。即今福建连城县南莒溪镇。《元丰九域志》 卷9及 《宋史·地理志》 汀州长汀县皆载有莒溪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