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县
唐武德九年(626)改金陵县置,属润州。治所在白下城(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贞观七年(633)移治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九年(635)改名江宁县。
古县名。唐武德九年(626年)改金陵县置,治白下城(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属润州。贞观九年(635年)改名江宁县。
唐武德九年(626)改金陵县置,属润州。治所在白下城(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贞观七年(633)移治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九年(635)改名江宁县。
古县名。唐武德九年(626年)改金陵县置,治白下城(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属润州。贞观九年(635年)改名江宁县。
即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东北六十二里勐撒。明、清时与猛缅、猛猛合称 “三猛”,设土巡检司,属孟缅长官司。《方舆纪要》 卷119孟缅长官司:“猛撒最弱,近折而入耿马矣。” 傣语 “猛” 为地方,“撒” 为
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龙井河“在(克度里)寨南”。
在今广西崇左县南江州镇。《明一统志》卷85江州: 波汉山 “在州治后。山势起伏,如波澜,因名”。
即今青海玛多县西北哈姜。1949年置星川设治局治此。
1946年置,属宁城县。即今内蒙古宁城县驻地天义镇。以北洋军阀时期此地曾有一商店名“天义号”而命名。1954年宁城县由八里罕迁治于此。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东部、东小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9平方
西汉置,属胶东国。治所在今山东莱阳市南七里。东汉属北海国。西晋属长广郡。北齐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莱阳市南。属胶东国。北齐省。
①在今山西长子县东南二十七里应城村。《魏书·地形志》:上党郡长子县有应城。②又名滍阳城。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白龟山水库内。《水经·滍水注》:“滍水东径应城南,故应乡也。”(1)即今山西省长子县东南应城
在今四川永川市北万寿乡。清光绪《永川县志》卷3:万寿场在“县北三十五里。地与铜邑连界,街北有铺数间系铜冶,贸民百余家”。
金置,属离石县。在今山西离石县东。
即今河南方城县北四十四里拐河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咸丰七年 (1857) 十一月“初,南窜之匪由南召拐河图窜角子山”。在河南省方城县北部。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拐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