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安徽宁国县北五里,即今东津河与西津河合流而成的水阳江上游。旧在两溪合流口有五河渡,亦称五湖渡,遂称此水为五湖水。《元和志》卷28宁国县:五湖水“在县东北四里”。《元丰九域志》卷6:宁国县有五湖水。
即今四川高县东北月江镇。清光绪《庆符县志》卷11北路:月口场“距城九十里”。
在今青海格尔木市西南唐古拉山乡 (沱沱河) 附近 ( 一说在今杂多县西北当曲以北加力曲一带)。为唐代鄯城县(今青海西宁市)至吐蕃逻些城(今西藏拉萨市) 交通要道之 一。《新唐书·地理志》鄯城县: “大
即今西藏索县境之索曲。源于聂荣县北唐古拉山南麓,流经索县,在比如县东注入怒江。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22: “西番 (藏) 语: 索克,草地也。水滨多草,故名。”
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清一统志·太原府一》:红土桥堡“在阳曲县(按, 治所在今太原市)东北八十里, 当盂县、寿阳孔道, 其地焦卤,无居民。明崇祯中筑生民堡于此, 以备守御”。
在今河北新乐市南。《元和志》卷18新乐县:木刀沟“在县东南二十四里。沟旁人姓木名刀,因为名”。《水经注》以滋水东流至行唐县(今河北行唐县东北故郡)之鹿水,称为木刀沟,下游入滹沱河。《清一统志·正定府一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大台山在“县(今城关镇)西北二十里。趾削顶平,雄秀甲于封内,亦名五峰山。宋靖康间,女真入犯,居民多避兵于此”。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位于中沙大环礁的南部边缘。东距海鸠暗沙2.4海里。1947年公布名称为安定连礁。
在今广东韶关市城北城上。《舆地纪胜》卷90韶州:九成台“在州衙。狄咸建。东坡书且铭焉”。《清一统志·韶州府》:九成台“旧名闻韶台,在州治北城上。宋郡守狄咸建。《府志》:宋建中靖国元年,苏轼与苏伯固北归
①古沙水 (蒗荡渠) 支津。在今河南郸城县境。《水经· 渠水注》: “沙水又东,积而为陂,谓之阳都陂。明水注之,水上承沙水支津,东出径汝南郡之宜禄县故城北。明水又东北流注于陂。” 故道自今河南淮阳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