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岩
①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北白云乡。《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白云岩“在县西五里。有白云垒,相传宋德祐末幼主过此,暮屯岩上,此其遗垒云”。
②在今浙江武义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4宣平县:白云岩“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岩高万余丈,广百丈。有泉,大旱不涸”。
③在今广西马山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11思恩府:白云岩,“《志》云:在旧城东北十余里。林壑甚胜,泉自岩出,流成溪涧”。
①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北白云乡。《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白云岩“在县西五里。有白云垒,相传宋德祐末幼主过此,暮屯岩上,此其遗垒云”。
②在今浙江武义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4宣平县:白云岩“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岩高万余丈,广百丈。有泉,大旱不涸”。
③在今广西马山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11思恩府:白云岩,“《志》云:在旧城东北十余里。林壑甚胜,泉自岩出,流成溪涧”。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南。《清一统志·宝庆府二》: 筸子隘 “在城步县东南一百里,接广西桂林府全州界”。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南。《左传·昭公四年》: “初,穆子去叔孙氏,及庚宗,遇妇人,使私为食而宿焉。” 又,哀公八年 (前487),吴伐鲁“舍于庚宗,遂次于泗上”。即此。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
一作甲南市。即今湖南炎陵县西南二十五里王家渡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酃县图:县西南有王家渡。
一名清阳城。在今河南修武县东北二十三里李固村。《后汉书· 献帝纪》: 建安二十五年(220),“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都山阳之浊鹿城”。李贤注: “浊鹿一名浊城,亦名清阳城,在今怀州
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南双桥区治所。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大足县:双桥铺“在县东六十里”。1975年划入重庆市双桥区。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庆远府置,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治所在宜山县(今广西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忻城、河池、南丹、东兰、天峨、凤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及贵州荔波县地。大德元年(
在今山西榆次市北。《旧唐书·刘武周传》: 唐武德二年 (619),“武周授金刚西南道大行台,令率兵二万人侵并州,军黄蛇镇”。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今越南谅山县一带。辖境相当今越南谅山、高平二省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①北宋元符二年(1099)改宗哥城置,属西宁州。即今青海平安县(平安镇)。《方舆纪要》卷64西宁镇:龙支城在“镇东南八十里。城西有龙支堆,因名”。②即龙耆。今青海海晏县(三角城)。在今青海省互助土族自
①即率水。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元和志》 卷28休宁县: 渐江 “一名浙江,源出县东南横鄣山,东流经歙县,又东南入睦州界”。此以率水为浙江正源,混称此水为 《汉书·地理志》 之渐江及《山海经》 之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