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杲镇
一作白果镇。即今湖北麻城市南三十里白果镇。民国《湖北通志》卷35麻城县:白果戍,“《县志》,白杲镇在县南三十里,即古白杲戍。同治五年奉檄建保安堡。……为邑南保障”。
一作白果镇。即今湖北麻城市南三十里白果镇。民国《湖北通志》卷35麻城县:白果戍,“《县志》,白杲镇在县南三十里,即古白杲戍。同治五年奉檄建保安堡。……为邑南保障”。
汾水支流。在今山西太原市北。《水经·汾水注》: 洛阴水 “出新兴郡,西流径洛阴城北,又西径盂县故城南。洛阴水又西径狼孟县故城南,洛阴水又西南径阳曲城北,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水”。《方舆纪要》 卷40太原府
古邑名。《春秋》作“时来”,《公羊传》作“祁黎”。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年):“会郑伯于郲。”参见“时来”。
西汉地节二年 (前68) 分鄚县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西北十七里。封河间献王子刘为高郭侯。 东汉废。西汉地节二年(前68年),宣帝封河间献王子&
①即今上海市嘉定区西南三十里黄渡镇。《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嘉定县: 黄渡镇 “元置镇,因水而名。寻又置吴塘巡司于此,明因之。洪武中,市舶提举司亦置于此”。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黄渡乡。明嘉靖《宁国府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分好畤县置,属武功郡。治所在今陕西乾县西六里漠西乡。《寰宇记》卷31永寿县: “后魏于 (莫谷) 水西置县,因名。”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名好畤县。
南朝宋武帝时置,属宋熙郡。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梁以后废。
约在今四川西昌市境。明万历中,有安四儿者据此。《明史·李应祥传》: “土木安四儿者,居连昌城中,潜剽掠于外。至是知祸及,率党数百人走据虚郎沟”,为明军所获。
①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0乐平县“石梯山”条下:“白岩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下有杨赵水,北流合沾水。其麓据马岭隘口,接直隶邢台县界,五代末为河东守险之地。”②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二十五里。《寰
简称麻里司。在今四川新龙县西南麻日乡。清嘉庆十二年(1807)置瓦述麻里土百户。
在今山东临邑县北古黄河之南。《水经·河水注》:“大河右溢,世谓之甘枣沟。水侧多枣,故俗取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