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务
南宋绍兴二年(1132)置,属长溪县。即今福建福安市南白沙。
南宋绍兴二年(1132)置,属长溪县。即今福建福安市南白沙。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明一统志》卷17永宁县:双髻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绝顶有双髻并峙,状若髻然”。②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五侯山。《方舆胜览》卷13兴化军:双髻山“亦名笔架山”。《方舆纪要》卷96莆田
①即今江西弋阳县东南双港。清光绪《大清一统舆图》:弋阳县东南有“双港”。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临湘县:“双港在县西南六十里。源出方山,二流并导,出桃林,逾西井,过罐子口,入洞庭湖
①在今河北丰润县西北四十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灵应山“其山悬崖壁立,岩畔有泉,濆流而下。上有二石穴,一名攻书室,一名灵应洞”。②在今江西龙南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龙南县:灵应山在“县北二
明宣德五年 (1430) 筑,在今河北宣化县东北三十五里葛峪堡乡。《方舆纪要》 卷18万全都司: 葛峪堡,“四山壁立,路径崎岖,中路参将驻此。分边东起赤城,西尽张家口,沿长一百三十 一里。辖龙门卫一、
即牧马川。今四川双流县东南之府河。《寰宇记》卷85陵州籍县:“沐马川在州北一百二十五里。蜀先主于此置籍田,牧马于此江中,俗因名沐马川。”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大方山,为七十二庵之一。位于发汗岭之上,建于断岩绝壁间,如半山之巢,极为险峻,相传为明万历初太监冯保修建。自山脚凿石为磴,攀铁索而上,高约200级,踏脚升高如入云霄,故名云梯,云梯
①俗称北大庙。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 (乌丹镇) 北八里。始建于清乾隆八年 (1743),乾隆二十年 (1755) 竣工。为汉式建筑的藏传佛教寺院。由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关帝殿和经卷殿组成。殿内多彩绘图
在今河南南乐县西南四里。《方舆纪要》卷16南乐县:朱龙河“源自开州澶渊陂分流,过清丰县界,入县境。至赵家庄, 曲折南回,复入开州界,注黑龙潭。今涸”。
①东晋永和三年(347)分鄞县、章安置,属临海郡。治所在今浙江宁海县东十里白峤村。南朝梁属赤城郡,陈属章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台州,徙治今浙江三门县城海游镇。七年(
亦名银殿山。即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北四十二里银锭山。《新唐书·地理志》 恭城县:“有钟乳穴十二,在银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