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马山

白马山

①在今山西盂县东北。《山海经·北次三经》:“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滹沱。”北魏于此置白马关。

②亦作扑马山。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辽史·地理志》:祖州有“白马、独石、天梯之山”。

③在今浙江遂昌县西北二十四里。《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白马山“天日晴朗,远见衢婺, 邑之镇山也”。

④在今浙江武义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4宣平县:白马山在“县(治今柳城镇)西五里。有石岩、瀑布之胜”。

⑤即白司马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三十里。《资治通鉴》:南朝梁大通元年(527),“丹阳王萧赞闻宝寅反,惧而出走,趣白马山”。即此。

⑥在今河南滑县东。《水经·河水注》引《开山图》曰:“(白马)山下常有白马群行,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方舆纪要》卷16滑县:白马山“今削落过半……盖河水决溢,山久颓圮也。今县东三十里有村曰白马墙,尚沿旧名云”。

⑦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南。《舆地纪胜》卷82襄阳府:白马山“以白马泉名”。

⑧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三十里。《水经·沔水注》:堵水旁“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侧水谓之白马塞”。

⑨在今广东恩平市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恩平县:白马山“高三百余丈,延绵二十余里,耸立如马”。

⑩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舆地纪胜》卷94封州:白马山在“在州东一百里。有巨石状如马”。《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白马山在“县东北百里,与麒麟山对峙。周五十里。石坂甚长,飞泉如练。正德中,僮巢其上,参议周用等剿平之,改名白鹤山”。

(11)亦名宝峰山。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十里。《寰宇记》卷135绵谷县:白马山,“张平子仕后汉为侍中,少学业于此”。《舆地纪胜》卷184利州:白马山“又名宝峰山”。

(12)在今云南姚安县东十五里。《清一统志·楚雄府》 引《府志》:“旧有白马现其上, 土人立祠祀之。”

(13)在今陕西勉县西。《水经·沔水注》:“浕水又南径张鲁治东,水西山上有张天师堂,于今民事之。庾仲雍谓山为白马塞。”《寰宇记》卷133西县:白马山,“《汉水记》云,西县有白马山。又《张衡家传》云,衡于浕口升仙时乘白马,后人遥望山上往往有白马, 因以为名”。


(1)古山名。(1)在今山西省盂县东北。《山海经·北山经》:“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北魏于山上置白马关。(2)又称白司马阪。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邙山北麓。《资治通鉴》: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萧宝寅以关中叛。萧赞在洛阳闻之,惧而出走,至此被擒。(2)今山名。在湖南省隆回县西北部与溆浦县交界处。属雪峰山。东北—西南走向,长12千米。主峰海拔 1781 米。由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盛产杉和松。建有林场。山顶旧有宝莲寺,石墙铁瓦结构尚存。


猜你喜欢

  • 黄泥堡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四十里凤仪乡 (黄泥铺)。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 “大通桥十里过安乐坝、清溪县境,十里过黄泥铺,上山,十里至小关山。”

  • 五涧

    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十六国春秋辑补》卷91南凉录:秃发傉檀弘昌四年(405),秦姚兴以凉州授傉檀,“傉檀率步骑三万,次于五涧,遂入姑臧”。《水经注》卷40:清涧水“俗亦谓之五涧水也,出姑臧城东,西北流

  • 竹芦渡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东。《方舆纪要》卷47汜水县:“建炎二年,岳飞败金人于汜水关,驻兵于此,与敌相持,选精锐三百伏前山下,令缚刍为交炬,��四端而举之,金人疑援兵至,惊

  • 林子口

    又作临资口或临泚口。即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清史稿·地理志》 长沙府湘阴县: “县丞驻林子口。” 即此。

  • 汝罗守捉城

    唐置,属营州。治所在汝罗城(今辽宁义县东南石佛堡镇南王民屯)。辽废。

  • 汝河

    在今陕西紫阳县东南三十八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一》:汝河“发源县南界岭,北流入于汉”。又称南汝河。洪河支流。在河南省东南部。《水经注》:“汝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源出泌阳县北,东北流到遂平县折向东

  • 治涅水

    即今朝鲜咸镜南道洪原之新翼川。《金史·高丽传》: 康宗 “遣石适欢以星显、统门之兵往至乙离骨岭,益募兵趋活涅水,徇地曷懒甸,收叛亡七城”。

  • 乌碣岩

    在今朝鲜钟城附近。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战败乌拉部布占泰于此。在今朝鲜钟城附近。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战败乌拉部布占泰于此。

  • 佛尔寺

    在今河南新县西南二十八里陈店乡西南。1930年鄂豫皖军委兵工厂设此。

  • 梨树坪铺

    即今贵州毕节市东南梨树镇。《清一统志 ·大定府》 “阁鸦铺” 条: 府城西南又有 “梨树坪铺” 等皆戍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