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吉林延吉市西南。西与马鞍山相接。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9: 帽儿山在 “ (珲春)城西北二百五里,高五十六丈”。②即今吉林临江市。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临江县于此。民国徐曦 《东三
唐方镇名。天宝十四年(755)初置称河南,广德后又称汴宋,大历后专称汴宋。治所在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建中二年(781)号宣武军。唐方镇名。唐天宝十四载(755年)置,初称河南,广德后又称汴宋,大历后
在今河北阜平县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4阜平县:吴王口,“(明)弘治十三年筑城置戍。《关隘考》: 自吴王口而下,凡十九口,亦属倒马关南路”。
明洪武三十年(1397)改长河西等处军民安抚司置,属朶甘卫都司。治所在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康定、九龙及道孚、雅江、泸定部分地。清康熙五年(1666)改为明正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
唐称涑沫江或粟末水,辽、金时称宋瓦江、混同江,明始称松花江。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之松花江。源出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天池,西北流至松原市汇合嫩江后折向东流,经黑龙江省南部至同江市注入黑龙江。《明一统
即鸡泽。在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国语·晋语七》:悼公四年(前569),“会诸侯于鸡丘”。
亦作梅园。在今上海市闸北区西南部梅园路。《清一统志·松江府二》: 梅源市 “地名王庵。其地方幅十余里,土人俱植梅,花时香闻数里”。
在今江西武宁县东三洪。《清一统志·南昌府一》:三硔滩“在武宁县东七十里,接建昌县界。有数大石横列水中,名和尚石,为最险要处”。
在今江西上饶县南五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上饶县:古良溪“出封禁山北溪,与丁溪山水合而入上饶江”。
在今云南洱源县西。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土巡检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