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真如寺

真如寺

①在今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原名万寿寺,北宋初建于官场 (近今大场)。元延祐七年(1320) 移建于此,取 《成唯识论》 “真谓真实,显非虚妄; 如谓如常,表无变易” 经义,改名真如寺。明、清屡修葺。1963年重修。现存三间草檐正殿一座,其额枋底部有双钩阴刻墨书移建日期。柱、梁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仍保留初建时原貌,大部分构件亦为元代原物。

②在今浙江嘉兴市南。《清一统志·嘉兴府一》:真如寺 “在秀水县南四里。唐建。内有雪峰僧住庵及宋司马光所作 《真如院法堂记》 石刻”。

③即云居寺。在今江西永修县西云居山顶。


在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元延祐七年(1320年)建。现存正殿,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梁、柱、枋、斗栱等主体结构仍保留初建时原貌,大部分构件亦为元代之物。大殿额枋底部有双钩阴刻“旹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乙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二十六字,为大殿梁架基本完工之时。1963年修葺时,在大批木构件接榫处,发现当时工匠为便于安装,用墨书注明构件名称和部位,如“前今东乙”,即东面的前金柱,为江南工匠习用俗语,可作为研究古代建筑的实物例证。真如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英山河

    在今湖北英山县西。《明史·地理志》 英山县: “西有英山河,湖广浠水之上源也”。《清一统志 ·六安州》: 英山河 “源有二,东曰东矼,西曰西矼,皆南流至县西南二里合为一。其并流者有添楼河,俱北出分水岭

  • 黄葛山

    ①在今湖北蒲圻市东。《清一统志·武昌府一》: 黄葛山 “在蒲圻县东三十五里。上有黄柘湖,盈涸无定。《县志》: 葛洪遍游名山,至蒲圻丫髻山,距山十余里,复有山对峙,因栖其上。昔有黄真人居此,人遂称为黄山

  • 桓山

    亦名魋山。又名圣女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北二十七里。《方舆纪要》 卷29徐州: 桓山 “下临泗水。桓魋葬于此,因名”。

  • 昌南县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昌邑县南部析置,治饮马村 (今山东昌邑市南饮马镇)。1956年撤销,并入昌邑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昌邑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名。治北孟,1949年迁饮马村(今

  • 湘乡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湘乡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湘乡市。明初降为湘乡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湘乡县置,治今湖南省湘乡市。属潭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复降为县。

  • 浔阳道

    1914年由赣北道改置,属江西省。治九江县 (今江西九江市)。辖境约当今江西铜鼓、奉新、安义、永修、星子、都昌、余干、万年、乐平、德兴以北地区 (婺源除外)。1928年废。1914年6月由赣北道改名,

  • 沘源县

    1914年改唐县置,属河南汝阳道。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1923年改为唐河县。旧县名。原名唐县,因与直隶省(今河北省)唐县重复,1914年改名。以位于沘水之源得名。治今河南省唐河县驻地城关镇。1923年

  • 梨园寨

    即今陕西淳化县治。本汉梨园,后为寨。《资治通鉴》: 唐乾宁二年 (895),“遣李存信、李存审会保大节度使李思孝攻王行瑜梨园寨,擒其将王令陶等,献于行在”。后改为梨园镇。即今陕西省淳化县。《资治通鉴》

  • 悦水

    即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河。《寰宇记》卷88江安县: “悦州江水从戎州部落悦州流下县界。”

  • 春秋虢邑。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南三十里。《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 (前673),“王巡虢守,虢公为王宫于玤”。杜注: “玤,虢地。”春秋虢地。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左传》庄公二十一年(前673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