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梯岭
在今湖南临武县东三十五里。《清一统志·桂阳州》:石梯岭,“由临武至桂阳别径也。山岭一道如线”。
在今湖南临武县东三十五里。《清一统志·桂阳州》:石梯岭,“由临武至桂阳别径也。山岭一道如线”。
即今重庆巫山县西南庙宇镇。清道光《夔州府志》 卷12: 庙漕场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
①即今河北南皮县西钓鱼台。《清一统志·天津府二》: 钓鱼台 “在南皮县西十里。相传姜太公钓鱼处”。②在今江苏淮安市北。相传为西汉韩信之钓台。《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
①在今河南唐河县南百里。《方舆纪要》卷51唐县: 唐子山 “一名西唐山。唐因以名州。山麓西南有唐子亭,即唐子乡也”。②在今湖北枣阳市北。《水经· 比水注》: “唐子陂在唐子山西南,有唐子亭。” 《隋书
北宋崇宁二年 (1103) 置,属靖州。即今湖南会同县东北五十七里若水镇。明置若水巡司,属会同县。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方舆纪要》卷77九溪卫“秀水”条下:“又大庸水,在卫西南。出永定卫界,经卫南,又东至慈利县西合于澧水。”
即今贵州榕江县北朗洞镇。清时有开泰县县丞驻此。民国改置县佐。“朗洞”系侗语音译,意为地势开阔平坦的地方。即今贵州省黎平县西北朗洞。清开泰县(今贵州黎平县)县丞驻此。
一名槐水。在今河北赞皇、元氏、高邑、赵县、宁晋县境。上源曰槐河,下游曰沙河。下游历代屡有变化,唐代流径赵县南东入洨河,五代又改径高邑东南、柏乡北五里,东注入洨河。今除上源外,早已淤塞。《资治通鉴》:
清置,即今陕西富平县东二十五里留古乡。在陕西省富平县东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留古,人口3210。相传明时,岁有估衣集会,后设月会,集市渐繁,故名留估。俗称留古。清代设留古镇。1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北。《清一统志 ·松江府一》: 柘山 “在金山县北柘湖中,湖已涸。山在平陆,生柘树,因名”。
亦名段溪水。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甘露元年 (256),“ (姜)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即此。《水经·渭水注》:“藉水又东合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