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渡
即今江西金溪县西南、汝水(抚河)东石门乡。《清一统志·抚州府一》:石门渡“在金溪县西四十里。旴水与清江合流经此, 为四达之衢”。
即今江西金溪县西南、汝水(抚河)东石门乡。《清一统志·抚州府一》:石门渡“在金溪县西四十里。旴水与清江合流经此, 为四达之衢”。
1913年改库尔喀喇乌苏厅置,属新疆迪化道。治所即今新疆乌苏县。1916年改属塔城道。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旧县名。1913年由乌苏直隶厅改置,治庆绥城(今新疆乌苏市乌苏镇)。1996
亦名石空寺营堡。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筑,属宁夏中卫。即今宁夏中宁县西北石空。清乾隆三年(1738)城圯,八年复建,有守备驻防。
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振太乡驻地。原名草皮街。傣语名太和街。“太” 为棉花,“和” 为箐,意即箐边种过棉花。1916年设草辟县佐。1919年改名泰和县佐。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南海滨。旧为沙洲,称五鲲身。连横 《台湾通史·独立纪》 载: 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 日军侵台时,台湾军民迎战日军,“周明标、张占魁两营驻喜树庄”。即此。后因港口淤塞,喜树港已
又作阿巴噶图。清雍正五年(1727)设,在今俄罗斯境博尔集亚东南。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地理志·山川》 胪滨县:阿巴该图山“蒙古语阿巴该,命妇也;图,有也。当为蒙妇受诰命者所居”。
秦岭中川谷名。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子午谷中。《汉书·高帝纪》: 高帝元年 (前206) 夏四月,“从杜南入蚀中”。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蚀,入汉中道川谷名。”即子午道。自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南穿秦岭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棣州。治所在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南十八里新县镇。大业初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东盐州。贞观元年(627) 废。
在今山东高青县北。即漯河之别名。《方舆纪要》 卷35谓 “ 《汉志》 ‘漯水至千乘入海’ 即此,后讹为隔会水。隋盖以此名县 (会城县)。今堌”。
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南朝宋置,南齐置南襄城郡于此。《南齐书· 曹虎传》: 永明六年(488),“荒贼桓天生复引虏出据隔城,遣虎督数军讨之”。
在今湖南桃源县东北一百里。元置巡司于此。明废。《清一统志·常德府二》 引 《府志》: “麻溪、盘塘诸处,介于澧州石门、慈利二县间,通永定诸蛮,路小而僻,防守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