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阳县
①东汉永元八年(96)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吉水县北十五里固洲。兴平二年(195)为庐陵郡治。三国时属庐陵郡。西晋太康中又为庐陵郡治。隋开皇十年(590)改名庐陵县。
②三国吴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汉川县西北。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曲陵县。
古县名。(1)东汉永元八年(96年)析新淦县置,治今江西省吉水县东北。属豫章郡。西晋太康中为庐陵郡治。隋开皇十年(590年)改为庐陵县。(2)三国吴置,治今湖北省汉川市西北麻河镇。属江夏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名曲陵县。
①东汉永元八年(96)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吉水县北十五里固洲。兴平二年(195)为庐陵郡治。三国时属庐陵郡。西晋太康中又为庐陵郡治。隋开皇十年(590)改名庐陵县。
②三国吴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汉川县西北。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曲陵县。
古县名。(1)东汉永元八年(96年)析新淦县置,治今江西省吉水县东北。属豫章郡。西晋太康中为庐陵郡治。隋开皇十年(590年)改为庐陵县。(2)三国吴置,治今湖北省汉川市西北麻河镇。属江夏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名曲陵县。
唐南诏置,原属云南节度,后为中心区十赕之一。治所即今云南祥云县。辖境约当今云南祥云县西部地。宋大理改品赕。
在今安徽望江县东。《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周何山 “在县东一里。《志》 云: 周瑜及何无忌皆曾驻军于此,因名”。
简称和林。元太宗窝阔台汗七年(1235) 建,为大蒙古国都城。故址在今蒙古国西南前杭爱省哈尔和林。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后首都南迁,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大德十一年 (1307),改和林路总管府,为和林
即今陕西勉县东黄沙镇。《清一统志·汉中府二》: 黄沙驿 “明置。本朝初设驿丞,乾隆五十五年裁”。
即今福建霞浦县南西洋岛和洋屿。明郑和下西洋经此。
南朝梁武帝建。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钟山西侧。《梁书·武帝纪》: “及居帝位,即于钟山造大爱敬寺,青溪边造智度寺。” 又太清二年(548),侯景攻陷东府城,邵陵王纶率部入援,“顿钟山爱敬寺”。宋张敦颐
又作东洋河。在今河北抚宁县西。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抚宁县:东北有东阳河,为洋河东支。
即垣水。今河北涿州市北胡良河。《金史·地理志》 涿州范阳县: “有湖梁河。”
①西汉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南九十里郪江镇。因郪江水为名。《三国志·蜀书·李严传》: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 (217),“盗贼马泰、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西汉武帝时开凿。自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引洛水东南流,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水。渠经商颜山(今名铁镰山)下,土松渠岸易崩,乃凿井在井下开渠通水,长十余里。历十余年始通。《史记·河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