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鳖潭
在今浙江永康市南。《清一统志·金华府一》:石鳖潭“在永康县南五里。昔有人入山经此,遇一大龟,束之归,龟便能言曰:游不良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载上吴王,王命煮之。焚柴万车,语犹如故,诸葛恪命燃老桑,煮之立烂”。
在今浙江永康市南。《清一统志·金华府一》:石鳖潭“在永康县南五里。昔有人入山经此,遇一大龟,束之归,龟便能言曰:游不良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载上吴王,王命煮之。焚柴万车,语犹如故,诸葛恪命燃老桑,煮之立烂”。
南宋威淳三年 (1267) 建,在登高山(今四川宜宾市东二里东山)。徙叙州、宜宾县治此。元至元十二年 (1275) 郭汉傑以城降元。不久城废。古城遗址尚存。
即 《通典》 之疋播城。在今西藏琼结县。7世纪时吐蕃迁居逻些以前的旧部。迁都后仍为赞普夏令牙帐所在。《新唐书·吐蕃传》: “其赞普居跋布川”,即此。又译拔布海、匹播城,又称勃令驿。在今西藏自治区琼结县
在今福建仙游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96仙游县:北坑岩“在县南。岩石周环如城。元末乡人避寇于此”。
①西汉高帝分栎阳县置,与栎阳县同城而治,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阎良区武屯乡古城村。北周明帝二年(558)移治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与长安县同为京兆郡治。隋开皇三年(583)移治今西安
即今山西运城市。《史记·秦本纪》:秦昭王十一年(前296),“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 至盐氏而还”。《正义》引《括地志》:“盐故城一名司盐城, 在蒲州安邑县。”即此。
北宋置,属安丘县。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里文。近安丘市界。
清光绪二十三年 (1897) 置河口副督办,属临开广道。1914年改为河口对汛督办,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民国《云南河口对汛督办公署造报地志资料细目清册》:“现在对汛督办驻在地,适当
①一作濑乡。春秋楚地。在今河南鹿邑县东。老子生地。《史记·老子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②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汉书·地理志》南阳郡随县:“厉乡,故厉国也。”师古注:“厉读曰赖。”(1
即台阁山。在今福建大田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97谓南台山在大田县南二百余里,误。
在今广西藤县、岑溪县境,为北流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108藤县: 黄华江 “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源出广东信宜县,至县境恩泽村入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