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砀山县

砀山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安阳县置,属宋州。治所在今安徽砀山县东里许旧城基。大业初属梁郡。唐属宋州。光化间曾为辉州治。五代唐属单州。金移治保安镇 (今永城县东北)。元属济宁路,至元中复还旧治。明属徐州,嘉靖四十一年 (1562) 移治小神集 (今砀山县东南)。四十四年 (1565) 又还旧治,万历二十六年 (1598) 移治今砀山县。清属徐州府。民国初属江苏徐海道。1928年直属江苏省。1955年划归安徽省。


在安徽省最北部。属宿州市。面积 1219.4 平方千米。人口91万。辖1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战国时楚砀邑。秦置砀县,以芒砀山泽为名,治今河南省永城市北。西汉属梁国。东汉改为砀山县。西晋并入下邑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砀山县,治今城关镇东毛李庄,属宋州。宋属单州。元属济宁路。明属徐州。金、元以来因黄河水患,县治多次迁移,至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始迁今址。清属徐州府。1914年属徐海道,1927年属江苏省徐州管辖。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1952年直属江苏省。1953年属徐州专区,1955年复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属蚌埠专区,1961年复属宿县专区。1971年属宿县地区,1998年属宿州市。属淮北平原东北部萧砀黄泛平原,黄河故道横亘县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大麦、大豆、玉米、高粱、甘薯、棉花、油菜籽、花生、芝麻等,为省重点产棉县。黄河故道成为大型果园,特产酥梨,还有苹果、油桃、葡萄等,素称“水果之乡”。黄花菜有名。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工业有化肥、化工、磷肥、农机、罐头、果脯、轧花、纺织、制革、面粉、饲料、纸箱等。陇海铁路、310国道横贯县境。名胜古迹有宴喜台、明建邵普宅、清真寺、薛显墓、梨花观景点等。建有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杉关

    在今福建光泽县西南,与江西黎川县接界。《清一统志·邵武府》:杉关“在光泽县西北七十里杉岭上,西去江西建昌府一百二十里,为江闽往来之通道。相传唐广明元年置,元至正十九年,陈友谅兵陷杉关,侵福建。二十五年

  • 廉县

    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暖泉附近。东汉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北。属北地郡。东汉永和末废。

  • 老营千户所

    明嘉靖十五年(1536)置,治所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六十五里老营镇。后废。

  • 高州路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高州置,属湖广行中书省。治所在电白县 (今广东高州市东北长坡镇南旧城村)。大德八年 (1308) 移治茂名县 (今高州市),属海北海南道。辖境相当今广东高州、茂名、电白、

  • 于庄

    即今河北满城县西于家庄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完县图:西北有东于庄、西于庄。

  • 丹阳城

    ①在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归州镇东南。《史记·楚世家》:周成王时“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正义》:“《舆地志》云:秭归县东有丹阳城,周回八里,熊绎始封也。”《水经·江水注》

  • 南河渡集

    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清一统志 ·汉阳府一》: 南河渡 “在汉川县西南六十里龙门山下,宋党仲昇御金人于此”。

  • 寿黄支线

    自山西寿阳至黄澶口(今黄丹沟)煤矿。长15.8公里。为正太铁路支线。日伪于1941—1942年修筑。

  • 东土

    ①西周时周人称周故土以东之地为东土。《尚书·康诰》:“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国语·郑语》:“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注:“东土,陕以东也。”②佛教徒称中国为东土,盖对印度而言,

  • 八郎安抚司

    明永乐十五年(1417)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北三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 《边防记》:“《志》云:八郎山在(松潘)卫北三十里。山下为八郎安抚司也。”一说在今南坪县西北八郎沟。《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