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灵山
一名碧凌山。在今福建漳平市西北。明嘉靖 《漳平县志》 卷2: 碧灵山 “在和睦里西埔社。秀拔端耸,葱碧倩丽。……自昔多传仙迹,龙岩、漳平两县初发文风,皆肇于此”。《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漳平县: 碧灵山在 “县西北五十里,亦曰碧凌山。黛色青苍,高凌霄汉”,故名。
一名碧凌山。在今福建漳平市西北。明嘉靖 《漳平县志》 卷2: 碧灵山 “在和睦里西埔社。秀拔端耸,葱碧倩丽。……自昔多传仙迹,龙岩、漳平两县初发文风,皆肇于此”。《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漳平县: 碧灵山在 “县西北五十里,亦曰碧凌山。黛色青苍,高凌霄汉”,故名。
在今江西庐山南。《水经·庐江水注》:“庐山之南有上霄石,高壁缅然与霄汉接连,秦始皇三十六年叹斯岳远,遂记为上霄焉。”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方舆纪要》卷97崇安县:双溪寨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即双溪水口也。其南十余里为四渡寨,旧尝设兵戍守”。
即春秋郑虎牢邑,后名成皋。战国属韩。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西。《史记·秦本纪》:庄襄王元年(前249),“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李斯传》:秦惠王用张仪之计,“东据成皋之险”,皆此。西汉置县。古
在今甘肃成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成州: “宝应元年没吐蕃,贞元五年,于同谷之西境泥公山权置行州,咸通七年复置,徙治宝井堡。”在今甘肃省成县东南。唐长庆三年(823年)移成州治此。
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南、赤峰市东北之羊肠子河,为老哈河支流。《辽史·地理志》:上京临潢府有苍耳河。北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又二十里至中顿,顿傍苍耳河,河广三丈, 东流。”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
隋开皇九年 (589) 置,治所在郴县 (今湖南郴州市)。大业初改为桂阳郡。唐武德四年 (621)复为郴州。天宝初又改桂阳郡,乾元初复为郴州。辖境相当今湖南永兴县以南的耒水流域和蓝山、嘉禾、临武、宜章
一作慎水。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50真阳县: 滇水 “源出县西王家冲,经县南一里,东北流入于汝。汉以此名县”。
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置白路土百户。
即今新疆沙湾县治。清光绪《旧刊新疆舆图》绥来县图:西有三道河(村)。1957年沙湾县徙治于此。
东晋时,为避桓温讳,改宛温县置,为兴古郡治。治所在今云南砚山县西北四十六里维摩。南朝梁末废。古县名。东晋时桓温改宛温县置,治今云南省砚山县北小维摩附近。属兴古郡。南朝梁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