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福州市

福州市

1946年改林森县 (旧闽侯县) 城区及近郊置,为福建省会。即今福建福州市。


简称榕,别称榕城。在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东临台湾海峡。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2153平方千米(市辖区1015平方千米)。人口604.8万(市辖区166.2万)。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5区和闽侯、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6县,代管福清、长乐2市。市人民政府驻鼓楼区。《元和郡县志》:福州“因州西北福山为名”。战国末年,秦置东冶县,为闽中郡治。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立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今福州市),称“冶城”。汉武帝平闽越后改东冶置冶县,属会稽郡。东汉又改置东冶县,东汉末改置侯官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原丰县为晋安郡治。南朝陈废原丰县,永定元年(557年)于晋安郡置闽州;天嘉六年(565年)废闽州;光大元年(567年)置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改侯官县为原丰县,属泉州;十二年又改原丰县为闽县。大业二年(606年)改泉州为闽州,治闽县;三年改闽州为建安郡。唐武德六年(623年)复改为泉州。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为闽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改闽州为福州,“因州西北福山得名”,《元和郡县志》:福州“因州西北福山为名”。福州之名始此;天宝元年(742年)改福州为长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福州。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都福州。在大城南、北加速夹城,乌山、于山、屏山围入城中,故别名“三山”。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改福州为长乐府。汉乾祐元年(948年)属吴越,复改为福州。北宋雍熙二年(985年)为福建路治。治平间知州张伯玉“编户植榕”后“绿阴满城,暑不张盖”。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福州为路,属福建行中书省;行省初设泉州,寻迁福州。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为福州府。明初福州为福建布政使司治。清仍为福州府治,为福建省会。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府,合并闽县、侯官为闽侯县,属东路道(1914年改称闽海道);福州属闽侯县辖,为道所。1928年道废,闽侯县直属省辖。1944年闽侯县改名林森县。1946年元旦正式成立福州市,为福建省省会,辖鼓楼、大根、小桥、台江、仓山5区。1947年闽侯县迁往西涧。1949年8月解放后仍为福建省省会、直属省辖,12月增设鼓山、洪山2区。1950—1952年先后增设盖山、水上、新店3区。1955年撤销鼓山、盖山、洪山、新店4区。1956年大根区并入鼓楼区,小桥区并入台江区,水上区并入仓山区。1960年划入闽侯县马尾公社增设马尾区。1963年撤销马尾区。1968年增设郊区。1970年撤销郊区,设立北峰、马江2区。1973年闽侯县自莆田地区划入。1975年马江区并入郊区。1978年并析郊区部分地设环城区。1982年析郊区部分地设马尾区,环城区并入郊区,共辖5区、1县。1983年分别从莆田、宁德两地区划入闽清、永泰、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7县。1990年福清县改市,1994年长乐县改市成今状。地处闽东山地东部和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北部。闽江下游斜贯中部后注入东海。有马尾港、罗源湾、福清湾、海坛岛和马祖列岛。为全省温泉分布最多地区。属中、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甘薯、甘蔗、茶叶、花生为主,并产柑橘、李、橄榄、茉莉花。有滩涂养殖和海洋捕捞业。工业以轻工、手工业为主,有电力、冶金、机械、造船、建材、电子、食品等。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医、农等院校十余所。有中国科学院物构所。南福铁路和福州—福鼎、福厦公路通此。有闽江航道、福州港通海航道。有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鼓山、于山、乌山、华林寺大殿、昭忠寺、罗星塔、闽王祠、王审知墓、林则徐墓、严复墓。


猜你喜欢

  • 余庆县

    ①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余庆长官司置,属黄平州。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清属平越州。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②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年1月)置,属绥化府。治所在余庆街(今黑龙

  • 七贤乡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吴村乡东北山阳村。《三国志·魏书·嵇康传》 裴注引《魏氏春秋》:“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

  • 四望关

    在今四川乐山市南四十里五通桥。《清一统志·嘉定府》:四望关“在犍为县东北七十里。旧有四望溪口巡司。相近有永通盐课司”。民国时属犍为县,有县佐驻此。

  • 柿竹园

    即今湖南郴县东南三十里柿竹园有色金属矿。主产钨、锡、铋、铝、锌等。始采于宋代。

  • 小库伦旗

    即锡埒图库伦旗。治所在今内蒙古库伦旗(库伦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与奈曼旗合并设绥东县。

  • 弛马岭

    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北十里。《方舆纪要》卷80衡山县“杨山”条下:弛马岭“道出湘乡。山多苦竹,林深泥泞,马力多弛,故名”。

  • 唐胥铁路

    清光绪六年 (1880) 动工修建,次年通车。从唐山至胥各庄。长约10公里。此路是为运开平煤矿的煤而修筑,为中国自办铁路之始。今为京哈线的一段。旧铁路名。在河北省东部。自唐山至胥各庄(今丰南区),长约

  • 四平市

    1941年伪满改四平街市置,为四平省会。治所即今吉林四平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仍为四平市。1947年为辽北省会。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吉林省。简称四。在吉林省西南部、东辽河下游。面积1.5

  • 朱坑墟

    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北珠坑镇。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移滨江巡司于此。

  • 采亭桥河

    即古蓝水。今河北玉田县西兰泉河。《清一统志·遵化直隶州一》: 采亭桥河 “源出三乐台山,西流会螺山寺泉,又西南入宝坻县蓟运河。其水清冽,而泥蓝于靛,亦名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