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秣陵镇

秣陵镇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镇。秦、汉为秣陵县治。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秣陵镇在江宁县南五十里。” 《清一统志 · 江宁府二》: 秣陵镇“元置巡司及税务。明置秣陵关,今仍为镇,有巡司”。


(1)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南部、秦淮河西岸。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秣陵,人口 6000。 秦为秣陵县治,《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纮谓权(孙权)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东汉末县废。北宋景德间设镇,明时置关,称秣陵关。1949年为秣陵镇。1957年晋陵、爱陵二乡并入,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9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蚕茧、淡水鱼等。矿产有铁、硬石膏。有采矿、建材、铸造、机械等企业。宁郎等公路经此。古迹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2)在河南省项城市中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秣陵,人口1万。因南北朝时曾置秣陵县,故名。金置殄寇镇。明宣德三年(1428年)为项城县治。1953年县人民政府迁至水寨镇后,此地称老城。1958年设老城公社,1982年析置秣陵镇。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有皮革、棉制品、工艺品等厂。106国道经此。古迹有文庙、莲溪书院等。


猜你喜欢

  • 冷水岭

    在今江西上饶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冷水岭“在上饶县南三十里。崖石突起,下瞰溪流,丁溪水南流至是触石汇为潭,极清洌。路通福建崇安县之高洲岑阳关”。

  • 厚和豪特市

    1937年10月日伪改归绥县置,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巴彦塔拉盟驻地。1945年8月废。

  • 奉明县

    西汉元康元年 (前65) 置,属京兆尹。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北郊张家堡。东汉废。古县名。西汉元康元年(前65年)益奉明园户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属京兆尹。东汉初废。

  • 崔陂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80武陵县 “津石陂” 条下: 崔陂 “本名放鹤陂,后堙塞。(唐) 崔嗣业复开之,因名”。

  • 五常厅

    清光绪八年(1882)改五常堡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欢喜岭(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因有仁、义、礼、智、信五个城门,故取以为名。宣统元年(1909)升为五常府。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治今黑龙江省五常

  • 溧洲

    即烈洲。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长江中。《晋书·桓冲传》: 太元年间,桓冲为荆州刺史,“谢安送至溧洲”。《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三十年 (453),武陵王骏讨太子劭,“军于溧洲”。皆此。又作冽洲。在今江苏

  • 广宁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广宁镇)。清康熙三年改置广宁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辽宁省北宁市。属辽东都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置广宁县。

  • 青石山

    ①在今四川潼南县东北。《元和志》 卷33青石县: 青石山 “在县东南,水路五十九里。旧巴、蜀分界,累年未分,一朝密雾,石为之裂破,从上至下,直若引绳,因此定遂、合二州之界”。《寰宇记》卷87青石县:

  • 仁内乡

    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西岸镇。《明史·地理志》连州:“有西岸巡检司,治仁内乡,后徙阳山县境。”

  • 杏山

    ①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杏山乡境。《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杏山“在卫西南四十里。今有杏山驿”。②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里杏山。《明一统志》卷23兖州府:杏山“上多杏木”。③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