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 封第三子窝阔台,都叶密立 (也迷里,今新疆额敏县)。辖地相当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及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1229年窝阔台 (太宗) 继汗位后,由其子贵由继承封地。元至大三年 (1310) 并入察合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 封第三子窝阔台,都叶密立 (也迷里,今新疆额敏县)。辖地相当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及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1229年窝阔台 (太宗) 继汗位后,由其子贵由继承封地。元至大三年 (1310) 并入察合台汗国。
在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阿姆河南岸。元代为察合台汗国属地。
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涪江上。《旧唐书·地理志》 射洪县: “娄缕滩东六里,有射江,语讹为洪。”
即隋唐东都皇城。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新唐书·地理志》 载:“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广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其崇三丈七尺, 曲折以象南宫垣,名曰太微城。”
北宋政和七年(1117)置,属成都府路。治所在石泉县(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辖境相当今四川北川、安县二县地。南宋宝祐中移治龙安县(今安县东北)。元改为安州。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升石泉县置
即菀水。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6浚县: 宛水在 “县西南六十里。《水经注》: 淇水南历枋堰,又东有宛水合焉。其上流有五水分流,世号五穴口。今并为二水,一为天井沟,一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原阳县北。《左传》: 襄公五年 (前568) 十一月,楚伐陈,诸侯 “会于城棣以救之”。杜注: “郑地。陈留酸枣县西南有棣城。”《寰宇记》 卷2阳武县: “南棣城、北棣城二城并在县北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札由瓦万户。藏文史籍《隆多喇嘛全集》载乌思十三万户中,札由瓦(加玉)为乌思地区(前藏)六个万户之一,其
古泽薮名。本在今湖北江陵以东,江汉之间。《周礼·职方》 荆州:“其泽薮曰云梦。”《尔雅·释地》 称“楚有云梦”。《吕氏春秋·有始览》列为十薮之一,《淮南子·墜形训》 列为九薮之一。晋以后的学者将古云梦
在今辽宁葫芦市北南票镇一带。清代开采时,因领取龙票3张均在朝阳县南,故名南三票。光绪间归京奉铁路局开采,以效益差而停办。
一作月帖古忽阑、 月忒哥忽阑。 元汪罕游牧地之一。约在今蒙古国哈剌和林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