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巴笼
即今四川巴塘县西南竹巴龙乡。为金沙江重要津渡。亦为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县)至西藏南路主要驿站之一。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牛古有河通舟楫,复沿山行,逶迤五十里渡金沙江,至竹巴笼,有碉房、柴草、塘铺。”“竹巴笼”,藏语意为渡口。今川藏公路金沙江大桥建于此。
即今四川巴塘县西南竹巴龙乡。为金沙江重要津渡。亦为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县)至西藏南路主要驿站之一。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牛古有河通舟楫,复沿山行,逶迤五十里渡金沙江,至竹巴笼,有碉房、柴草、塘铺。”“竹巴笼”,藏语意为渡口。今川藏公路金沙江大桥建于此。
清雍正十二年 (1734) 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西北额尔德尼山。何秋涛 《朔方备乘》 卷10 《北徼喀伦考》 作 “喀卜齐哈图”; 西清 《黑龙江外纪》 卷2作 “喀布齐海图”。
在今四川越西县境。《宋史· 蛮夷传四》: 淳熙二年 (1175),“两林蛮王弟笼畏及酋长崖来率部义等攻邛部川之笼瓮城,不克,大掠而去”。
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左传》:襄公五年 (前568),“孟献子、孙文子会吴于善道”。《舆地纪胜》 卷44盱眙军: 善道 “ 《南兖州记》 曰:盱眙本春秋时善道”。古邑名。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省
即玄钟千户所城。在今福建南诏县东南玄钟。
元置,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南。明废。元置,在今江西省万载县西南。属袁州路。明废。
在今河南南阳市附近白河中。《方舆纪要》卷51南阳府南阳县:石礉“在府城外三里。淯水环流,为一城之胜,礉以御水患而障城郭。向甚坚完,后渐毁坏。今甃石犹存”。
即今广东新会市北棠下镇。清道光 《新会县志》 卷4: “墟市” 有棠下墟。
清末由竹节族分出,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南。百户驻歇武寺(今青海称多县东南歇武)。
在今安徽黟县东。《方舆纪要》卷28黟县:石洞“在县东二十五里。有石洞,幽邃可容百人”。
北周置,属宜州。治所在云阳县(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四十里长街村)。辖境相当今陕西泾阳县北部及淳化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置,治云阳县(今泾阳县西北)。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泾阳县西部地区。属宜州。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