箐口驿
明置,属荣经县。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靖口。《清史稿· 唐希顺传》: 康熙十九年(1680),赵良栋由雅州进讨吴世璠将胡国柱,“复荣经,贼退入箐口驿,分兵扼周公桥、黄泥铺诸隘,结五营守险”。
明置,属荣经县。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靖口。《清史稿· 唐希顺传》: 康熙十九年(1680),赵良栋由雅州进讨吴世璠将胡国柱,“复荣经,贼退入箐口驿,分兵扼周公桥、黄泥铺诸隘,结五营守险”。
即元代之巴达哈伤。在今阿富汗东北境之巴达克山。《明史·西域传》:八答黑商“在俺都淮东北。城周十余里。……永乐六年命内官把太、李达赐其酋敕书彩币,并及哈实哈儿、葛忒郎诸部,谕以往来通商之意,皆奉命”。清
西汉改湔氐县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西晋改为升迁县。西汉以湔氐县改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北。属蜀郡。三国蜀属汶山郡。西晋改为升迁县。
①在今四川泸县北福集镇南。《方舆纪要》卷70隆昌县:玉蟾山在“县南四十里。盘旋耸峙,如蟾除偃仰,南眺雒江, 回环如带, 为登临之胜”。同治《隆昌县志》卷42:玉蟾山“距县八十余里。绵亘数里,高耸捕天。
唐方镇名。上元元年(760)置,治所在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建中四年(783)建号保义军。唐方镇名。上元元年(760年)置,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建中四年(783年)改名保义军。
即今吉林龙井市西北天宝山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珲春城:西北“二百八十里天宝山,矿务局及靖边防军驻此”。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17:“银矿则首推天宝山。其地西距延吉约一百四十里。产额之富,为各矿
隋大业三年 (607) 改农州置,治所在新容县 (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地。后废。隋大业年间改农州置,治新容县(今越南承天-顺化省广田县东)。后废。
清康熙九年(1670)置,属云南省。治所在大理府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领大理、鹤庆、丽江、永北、永昌、顺宁、景东、蒙化、楚雄、姚安10府,辖境约当今云南永仁、大姚、牟定、双栢、景东、临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源出方山,北入长江。宋 《景定建康志》 卷19: 直渎 “去城三十五里。阔五丈,深二丈。西至霸埂东北,接竹筱港流入大江。旁有直渎山、直渎洞,吴后主所开,渎道直,故名曰直渎”。《晋
在今广西凌云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1泗城州:古那村“在州西北,与利州接界。宣德七年,总兵柳溥以泗城与利州争地,议将古那易利州之利甲庄,不果”。
一作残孤堡。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六十五里残虎堡村。《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残虎堡 “嘉靖二十三年筑,隆庆六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嘉靖中尝苦寇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