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綦江县

綦江县

元末明玉珍改南平綦江长官司置,属播州。治所即今四川綦江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 綦江县以綦江 (水) 为名。明洪武中改属重庆府。《明史·神宗纪》: 万历二十七年(1599),“杨应龙陷綦江”。即此。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重庆市西南部,南邻贵州省。面积2182平方千米。人口94.9万。辖19镇。县人民政府驻古南镇。因境内綦江流经得名。《读史方舆纪要》:綦江“在县南,即夜郎溪也。自南川县流入,亦曰南江。至县,色如苍帛,因名綦江”。唐武德二年(619年)置南州,并置隆阳县,州、县治今古南。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阳县为南川县。北宋初改为羁縻州,皇廞末废州复南川县。熙宁八年(1075年)置南平军,属夔州路,军、县治今赶水镇。元废南平军、南川县,置南平綦江长官司,治今古南镇。元末,明玉珍建大夏国,改置綦江县,綦江县名沿袭至今。明、清属重庆府。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东行署壁山专区,1952年改属四川省壁山专区(后名江津专区),1959年改属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向贵州高原过渡地带,綦江纵贯其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产稻、玉米、小麦、甘薯及柑橘、茶叶、蚕茧、油桐等。特产有猕猴桃、红梅、木瓜、枳壳。有煤、铁、铜、天然气、大理石等矿。工业有采煤、钢铁、炼铝、机械、建材、造纸、食品等。“綦江牌”齿轮远销东南亚。农民版画蜚声国内外。渝黔铁路纵贯,渝黔、渝湘公路连接县内各公路。渝黔高速公路经此。纪念地有綦江烈士陵园和石壕红军烈士墓。名胜古迹有丁山湖、长田林海、古剑山—清溪河风景区、明代石门寺石雕群及石壕溶洞群。


猜你喜欢

  • 肥桥

    亦作淝桥。在今安徽寿县北肥水上。《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 三月,“上行视水寨,至淝桥,自取一名,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胡三省注: “淝桥,于淝水上为桥也。”

  • 土南后旗

    土尔扈特南后旗的简称。清置,属土尔扈特部。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北和都兰县东部。《清史稿·地理志》 南后旗:“牧地当硕罗巴颜哈拉山之阳,曰鄂博图。东至莫古立源,南至衮阿尔台,西至库克乌松木鲁,北至登纳吉尔尼

  • 黄龙滩镇

    即今湖北十堰市西黄龙镇。清属郧县,设巡司于此。魏源 《圣武记》 卷10: 清嘉庆五年(1800),白莲教义军 “夜渡陡河之黄龙滩,由郧县窜陕”。

  • 黄花甸子

    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黄花甸镇。清咸丰 《岫岩志略》 卷3凤凰城: 黄花甸在 “城西一百五十里”。

  • 大铺墟

    即大埔墟。即今广西柳城县(大埔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柳城县图:县北有大铺墟。1950年移柳城县于此。

  • 塔鲁站

    元置,在今吉林大安市西北洮儿河南。明改为洮儿河站。

  • 口前村

    即今山西山阴县西北口前村。清雍正十二年(1734)于此设安东巡司。

  • 白术水

    亦作白木水。即今四川邛崃市南之南河(邛崃河)。《元和志》卷31临邛县:白术水“经县南二里”。

  • 新丁部

    又名仁地部、仁的部。宋大理置,属石城郡。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雨布村。《元史·地理志》 仁德府: “其部曰仲扎溢源,后乌蛮之裔新丁夺而有之。至四世孙,因其祖名新丁,以为部号。” 元改仁德府

  • 怀乡镇

    即今广东信宜县东北怀乡镇。旧属西宁县,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巡司于此,乾隆二十年(1755)改属信宜县。在广东省信宜市中部。面积162平方千米。人口7.8万。镇人民政府驻怀乡圩,人口 7800。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