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里哥
又作亦里干、纳里干。元代东北民族,分布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特林至江口南北一带。《元史·世祖纪二》:至元元年(1264),“征骨嵬。先是吉里迷内附,言其国东有骨嵬、亦里干两部,岁来侵疆,故往征之”。
又作亦里干、纳里干。元代东北民族,分布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特林至江口南北一带。《元史·世祖纪二》:至元元年(1264),“征骨嵬。先是吉里迷内附,言其国东有骨嵬、亦里干两部,岁来侵疆,故往征之”。
在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内。为西山诸泉汇注之湖。金时称金海。元称瓮山泊。郭守敬辟通惠河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水及瓮山沿途诸泉汇注于湖中,湖面增大,流入都城。明代湖内多菱荷,河岸又有亭台之胜,为京城一游览胜
北宋初置,属南昌县。故址即今江西进贤县。崇宁二年(1103)升为进贤县。北宋初置,即今江西省进贤县。属南昌县。崇宁二年(1103年)升为进贤县。
一作苏蔺城。即忒息丰 (或译泰西封)。在今伊拉克巴格达附近。为萨珊波斯国都。《魏书·西域传》: 波斯国 “都宿利城。……城方十里,户十余万,河经其中南流”。
①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三十里。西汉属河南郡。西晋属荥阳郡。后废。东晋义熙末复置。北魏泰常八年 (423) 徙治于今新郑市东北三十五里,仍属荥阳郡。东魏天平初属广武郡。隋开皇初属郑州。
亦作罗竹县。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淳州。治所即今广西横县西北灵竹圩。永贞元年(805)属峦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古县名。唐初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北灵竹。属淳州。北宋开宝五年(972
①在今湖南醴陵市东南二十余里,与江西萍乡市交界处。旧为吴楚出入要道。有新、老二关,新关即插岭关,老关在其东北,已荡为丘墟。②即安戎关。在今陕西陇县西四十里。《资治通鉴》: 五代汉乾佑元年 (948),
即白马津。一名垝津。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东岸。《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至河内,下修武,渡围津”。《水经·河水注》:“白马有韦乡、韦城。故津亦有韦津之称。”又名垝津、白马津、白马口。古黄河津渡。在
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南。《山海经·北三经》: 敦舆之山,“泜水出于其阴”。《元和志》 卷17临城县: 敦舆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泜水所出”。又《方舆纪要》 卷14临城县: 敦舆山 “一名幽淮山。南接太行,
亦作恩阳渡。即今四川巴中市西南六十里恩阳镇。为通仪陇县孔道。清道光 《保宁府志》 卷10巴州: 恩阳渡 “在州西六十里”。
在今广东平远县治大柘镇附近。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平远县图表:“又东超竹岭,其北大柘山,绵延而东南小柘山,去城南五十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