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渌县
1916年改忠县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东门镇西南旧城。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与扶南、同正二县合并为扶绥县。
旧县名。1916年由扶南县承审之土忠州土司改置,治旧土忠州城(今广西扶绥县西南旧城)。1952年撤销,与扶南、同正两县合并,设置扶绥县。迁治今扶绥县驻地新宁镇。
1916年改忠县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东门镇西南旧城。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与扶南、同正二县合并为扶绥县。
旧县名。1916年由扶南县承审之土忠州土司改置,治旧土忠州城(今广西扶绥县西南旧城)。1952年撤销,与扶南、同正两县合并,设置扶绥县。迁治今扶绥县驻地新宁镇。
唐置,在今陕西高陵县南十八里。北宋废。唐置,在今陕西省高陵县南。北宋时废。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县附近。《资治通鉴》:东晋永和五年(十六国后赵太宁元年,349),石虎死,“(彭城王)遵至安阳亭,张豺惧而出迎,遵命执之”。即此。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十六国后赵太宁元年(349
西汉置,属山阳郡。当在今山东西南部。东汉省。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左传》:文公十一年(前616),鄋瞒伐宋,“以败狄于长丘”。杜注:“长丘,宋地。”古邑名。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左传》文公十一年(前616年):鄋瞒伐宋,“
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07富川县:长标岭“在县北六十五里。相传李靖讨萧铣收岭南地,常驻师植标于此”。
亦作陆川郡。南齐置,属越州。治所在良国县 (今广西北流市东南六靖镇)。南朝梁、陈间废。
南朝陈置,治所在绥越县 (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境。隋废。南朝陈置,治绥越县(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属桂州。辖境相当今富川瑶族自治县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即松滋县。西晋置,治所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十五里。《清一统志·颍州府》: “松兹故城在霍邱县东十五里。”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宿松县东北。属庐江郡。东汉废。
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8蒙自县: 柏木芦寨 “在县南据山,绝顶四面,悬崖峭壁,外建墩台,以据水道。又南渡江入交趾界。《滇纪》: 县南有雾露结箐,由此抵柏木芦寨”。
①地区名。清末至民国时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②指今南中国海及周围一带海域,并包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等。郑若曾 《海运图说》:“东洋有山可依,有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