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城厅
清乾隆四年 (1739) 置,属山西省。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隅新城。1912年改绥远县。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北城区。清乾隆四年(1739年)于归化城东北筑绥远城,设绥远城厅,为绥远将军驻所。1912年改为绥远县。
清乾隆四年 (1739) 置,属山西省。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隅新城。1912年改绥远县。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北城区。清乾隆四年(1739年)于归化城东北筑绥远城,设绥远城厅,为绥远将军驻所。1912年改为绥远县。
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县西南。《资治通鉴》:唐贞观十六年 (642),西突厥 “乙毗咄陆 (可汗) 又遣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郭) 孝恪击走之,乘胜进拔处月俟斤所居城,追奔至遏索山,降处密之众而归”。古山
在今安徽长丰县南。《方舆纪要》 卷26庐州府合肥县: 洗马湾 “在府北。《志》 云: 肥水自合肥而北,有洗马湾、黄连门二河,合流而北,入寿州界”。
1933年由长沙县城区设置,为湖南省会。治所即今湖南长沙市。在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湖南省省会。面积1.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556平方千米)。人口601.7万(市辖区196万)。辖芙蓉、岳麓、天心
一名凌山。又作勃达岭、凌岭、绫岭。即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口。为唐时通往西域的重要山隘。《新唐书·地理志》 温肃州: “又西北三十里至粟楼烽。又四十里度拔达岭。” 玄奘赴天竺经此。古山名。又称凌山。
即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北乌苏里斯克 (双城子) 南。《金史·地理志》 恤品路: “太宗天会二年,以耶懒路都孛董所居地瘠,遂迁于此。以海陵例罢万户,置节度使,因名速频路节度使。”即“恤品路”
在今广东韶关市内。明弘治十年(1497)为纪念宋代名医余靖而建,其名取自蔡君谟诗“必有谋猷裨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1933年重建。楼上挂“风采楼”匾,是明代著名书法家陈白沙手笔。
一作碻磝津。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上。南岸为敲嚣城。南北朝时代为军事要地。东晋太元中谢玄、义熙中刘裕、南朝宋元嘉北伐皆曾驻军镇守。《元和志》 卷10卢县: “碻磝津在县北 一里。后魏于此置关,名济州
①在今安徽无为县北五十里。产青檀,故名。亦作檀山。《宋书·鲁爽传》: 北魏豫州刺史跋仆兰 “设伏檀山”,即此。《清一统志 ·庐州府》 作“青檀山”。②在今山东枣庄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32峄县: “
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104电白县 “宝山” 条内: “鉴山在县北三里。旧有银坑。下有溪,澄澈如镜,即鉴江之源也。”
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十里无盐村。《元和志》卷10引《列女传》曰:“无盐有丑女,名宿瘤,齐宣王善之, 立为夫人。即此县女也。”古邑名。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无盐村。《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