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长官司
元至元十八年 (1281) 置,属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八十里罗渡苗族乡 (罗星场)。后废。
元至元十八年 (1281) 置,属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八十里罗渡苗族乡 (罗星场)。后废。
即今河北冀州市西北二十八里垒头乡。民国 《冀县志》 卷7引乾隆 《冀县志》: 北有垒头堡。
①又名望海楼、望潮楼。在今浙江杭州市。《清一统志·杭州府二》:望海楼“在府旧治中和堂之北。唐武德七年建。一名望潮楼,又名东楼。白居易诗‘东楼胜事我偏知’。苏轼有《望海楼》诗”。②唐建,在今四川宜宾市城
即今广西钟山县东南西湾镇。清雍正《广西通志》卷20:富川县南“羊头塘十里至西湾塘与贺县交界”。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黄岐镇。清福建闽安协水师把总驻此。
在今贵州麻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1麻哈州乐平司:乐平溪在“司治南。下流合于麻哈江。《志》云,司境有紫疆苗,夹溪而居云”。
本伊吾城。北魏置戍,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魏书·高宗纪》:太安二年(456),“平西将军、渔阳公尉眷北击伊吾,克其城,大获而还”。又《高祖纪》:太和十二年(488),“蠕蠕伊吾戍主高羔子率众三千以城内
清置,属蓟州。即今天津市蓟县西三十里邦钧镇。
战国魏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原武镇。《元和志》卷8引《竹书纪年》:“惠王十五年,遣将龙贾筑阳池以备秦。”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原武县于此。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原武镇。战国魏惠王十五年(前355年)遣
亦作府河。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内江柏条河分流,南流纳油子河,东南流经成都市北,东南流与南河 (走马河) 合流,至双流县华阳镇纳江安河,流至彭山县江口镇与岷江正流合。唐末以前由成都西北向西南流与南河会合。
又作歆岛。即今山东长岛县砣矶岛北大钦岛。《宋会要辑稿》 第186册兵29载: 北宋政和八年(1118) 五月二日臣僚言: 熙宁中,巡检每季 “下北海驼基岛驻扎,系以驼基石为界。自与北朝通好,不曾根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