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凤山
即今云南澄江县北郊之凤山。《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府: 舞凤山在 “今府治后。势自罗藏山之中支逶迤而来,如凤首览辉下,左右两山并峙,如展翼然。隆庆四年郡守徐可久迁治于山麓”。
即今云南澄江县北郊之凤山。《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府: 舞凤山在 “今府治后。势自罗藏山之中支逶迤而来,如凤首览辉下,左右两山并峙,如展翼然。隆庆四年郡守徐可久迁治于山麓”。
一名黄军浦。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西南。《宋书·沈攸之传》: 升明元年 (477),攸之攻郢城,“至沌口,云: ‘当问讯安西,暂泊黄金浦’”。《水经·江水注》: “直鹦鹉洲之下尾,江水溠洄洑浦,是曰黄军
①西汉高帝二年 (前205) 改殷国置,治所在怀县 (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 (包括卫辉市) 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县 (今河南沁阳市)。辖境渐小。隋开皇三年(583)
①西汉建,在今四川汉源县南河南乡西南大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武帝时,奉使 “通零关道 (路)”。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蜀志》: 阐(阑) 县“接寒 (零) 关”。唐代之清溪关当在古零关处。②
在今贵州思南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22思南府:大龙头山“在府东北七里。其南有白鹿峰”。
唐永徽五年(654)析歙县北部置,属歙州。治所在今安徽歙县东北三十里竦口村。以在州城北郊为名。大历五年(770)废。古县名。唐永徽五年(654年)置,治今安徽省歙县东北。属歙州。大历五年(770年)废
①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南白土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高要县有白土墟。②即今广西河池市东南白土乡。清乾隆六年(1741)设巡司于此。《清一统志·庆远府》:白土巡司“在宜山县西南一百四十里,居七十二峒之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北齐书·魏收传》:河清二年(563),“帝于华林别起玄洲苑,备山水台观之丽”。
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南。《明史·李应祥传》:“王廷瞻抚蜀时,尝遣副将吴子忠击破丢骨、人荒、没舌三砦,诸酋乃降。”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东南。明万历六年(1578年),杨一桂言人荒等寨屡为边患,即此。
明置,即今辽宁辽阳县西北王大人屯。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5承德县:浑河“又南绕盛京城南,至辽阳州西北王大人屯,太子河自东来会”。
即今广东恩平市东北君堂镇。清道光《恩平县志》卷4:“墟市”有志君堂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