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广西扶绥县南。《宋史·交趾传》:嘉祐五年(1060),交趾“与甲峒贼寇邕州,诏知桂州萧固发部兵与转运使宋咸,提点刑狱李师中同议掩击;又诏安抚使余靖等发兵捕讨”。②在今越南北部谅山。沈括《梦溪笔谈
即赫斤部或赫金部,又称赫哲部。清初分布于我国东北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清吴桭臣 《宁古塔纪略》: “时逻车国人造反,到乌龙江黑斤诸处抢貂皮,锋甚锐。”
在今安徽和县境长江西岸。《资治通鉴》: 西晋太康元年 (280),“沈莹帅丹阳锐卒、刀楯五千,三冲晋兵,不动。莹引退,其众乱……张乔自后击之,大败吴兵于版桥”。即此。在今安徽省和县长江沿岸。西晋太康元
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三防镇。明于此置通道镇巡司。清乾隆五十一年 (1786) 设三防主簿驻此。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明置巡检司。清时设千总驻守。
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北邙乡牛口峪附近。《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径板城北,有津谓之板城渚口。” 《隋书· 炀帝纪》: 大业元年(605) 开通济渠,“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元和志》卷5汜水
在今西藏尼木县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尼木宗。“尼木”藏语意为麦穗顶端。1960年与孟嘎宗、麻江宗合并设尼木县,驻塔荣。
在今陕西彬县西南。十六国前秦中垒将军徐嵩,据险筑堡以自固,故名徐嵩堡。《晋书·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二年 (387),“姚苌遣其将军姚方成攻陷徐嵩堡,嵩被杀,悉坑戎士”。
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4阿巴哈纳尔部:“太宗崇德二年二月,闻扎萨克图汗谋略我归化城,亲征,过兴安岭,驻营达勒诺尔, 已复行猎达勒诺尔西。”即此。
在今云南宾川县东。《方舆纪要》卷117宾川州: 钟英山 “基垂百里。产竹箭,饶毛革之利”。
俗名东关。在今四川屏山县东二里望龙山下。《明史·地理志》 屏山县:“东有龙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