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福寺
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宋敏求 《长安志》 卷7: 大荐福寺 “隋炀帝在藩旧宅。武德中赐上书左仆射萧瑀为西园。……后宫市为英王宅。文明元年,高宗崩后百日,立为大献福寺,度僧二百人以实之。天授元年改为荐福寺。……自神龙以后,翻译佛经,并于此寺”。原在小雁塔以北开化坊,唐末因遭兵祸,迁安仁坊塔院,即小雁塔所在地。在今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南侧。
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宋敏求 《长安志》 卷7: 大荐福寺 “隋炀帝在藩旧宅。武德中赐上书左仆射萧瑀为西园。……后宫市为英王宅。文明元年,高宗崩后百日,立为大献福寺,度僧二百人以实之。天授元年改为荐福寺。……自神龙以后,翻译佛经,并于此寺”。原在小雁塔以北开化坊,唐末因遭兵祸,迁安仁坊塔院,即小雁塔所在地。在今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南侧。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属威州。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废入威楚县。古县名。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治今云南省楚雄市境内。属威楚路。至元二十一年废。
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南毛堌堆乡。明嘉靖《归德州志》卷1《村镇》:“毛堌堆集,州西南三十里。”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南之南屏山北麓慧日峰下。五代周显德元年 (954) 吴越国建,原名慧日永明院。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改名寿宁禅院。南宋建炎二年 (1128) 改为净慈禅寺。绍兴十九年(114
①春秋时晋士会邑,以邑为姓,称范氏。当在今山西屯留县地。《左传》: 宣公十六年 (前593),“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按留吁、铎辰等在今山西屯留县附近。据赏战功之例,赐士会食邑范,应在此
在今四川越西县南。《方舆纪要》 卷74越巂卫军民指挥使司: 梅子岭桥 “在卫南五十里。路出宁番往来通道也”。
隋开皇初改窟胡县置,属石州。治所在今山西中阳县西北。大业三年 (607) 属离石郡。大业末废。古县名。隋开皇初改窟胡县置,治今山西省中阳县西北,属离石郡。大业末省。
唐代云南南部交通线上的水陆转运码头。在今云南建水县南九十二里,红河北岸的阿土。一说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唐樊绰《蛮书》卷6:“通海城南十四日程至步头,从步头船行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岑仲勉
①即今河北安国市东南二十二里石佛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祁州图:东南有石佛村。②北宋置,属眉山县。在今四川眉山县南三十里石佛乡(石佛场)。其东有唐李淳风墓。③即今甘肃天水市西北石佛乡。清乾隆《直隶
即今河北平山县西北合河口乡。《清一统志·正定府二》:合河口“在平山县西九十里,西北接陡岭口,西南接十八盘”。
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新唐书·渤海传》: “天宝末,钦茂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古水名。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境内的牡丹江。忽汗河为唐时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