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相山
即虎啸山。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十里渠江岸边。《宋史·张珏传》: “自全汝楫失大良平,大兵筑虎相山。” 即此。
即虎啸山。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十里渠江岸边。《宋史·张珏传》: “自全汝楫失大良平,大兵筑虎相山。” 即此。
即今辽宁辽中县西北二十九里满都户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新民厅图: 南有满都户。民国 《辽中县志》 卷3: 满都户镇 “距县城西北 (为辽河右岸) 三十里”。
即隆城山。在今四川仪陇县城内北隅。唐杜佑 《通典》 卷175仪陇县: “今县城在崇城山上,凭险为理,即梁崇城郡城也。”
在今广东广宁县北。《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广宁县:企冈营在“县北八十里。相接者曰花山营,俱嘉靖三十九年设,防顾水一带及营后螺壳贼巢,最为险要”。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源出鸦山,其水沏底皆石。旧名冉溪,亦名染溪。唐柳宗元改名愚溪,有 《愚溪诗序》 曰: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一年(前255),“城元氏,县上原”。即此。《方舆纪要》卷14谓上原城“以地势高平而名”。
又名团山堡。明置,属宁远卫。即今辽宁兴城市西南三十里团山子。明《辽东志》卷3:小团山堡“官军一百七十六员名。堡西吴简山可屯兵,堡西北老虎冲可按伏”。清改为团山堡。
东魏天平二年(535)置,属恒州。治所在今河北蔚县。北齐废。东魏天平二年(535年)置,治灵丘县(今山西灵丘县东)。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蔚县和山西省灵丘县部分地。北齐省。
在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北八十八里。1941年划属英属缅甸,1960年我国收复。傣语“马落”意为羊奶果树,因村有羊奶果树得名。
即今广东东莞市西南二十一里道滘镇。清宣统 《广东舆地全图》 东莞县图: 县西南有到滘汛。
清置,属长子县。即今山西长子县北鲍店镇。《清一统志 · 潞安府一》: 鲍店镇 “在长子县北四十里,为太原孔道,本朝康熙中增设驻防”。在山西省长子县北端。面积49.5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