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悠城
即斐悠城。又称高力城。即今吉林珲春市西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 (裴优古城)。明万历三十五年 (1609) 瓦尔喀部蜚悠城长归附努尔哈赤,即此。
即今吉林省珲春市西三家子乡高丽城屯裴优城,一说为珲春市北古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东海女真瓦尔喀部以蜚悠城内附建州部努尔哈赤,即此。
即斐悠城。又称高力城。即今吉林珲春市西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 (裴优古城)。明万历三十五年 (1609) 瓦尔喀部蜚悠城长归附努尔哈赤,即此。
即今吉林省珲春市西三家子乡高丽城屯裴优城,一说为珲春市北古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东海女真瓦尔喀部以蜚悠城内附建州部努尔哈赤,即此。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高城县置,属棣州。治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南三十里旧城乡。《寰宇记》 卷65盐山县: “以县东南八十里盐山为名。” 大业初属渤海郡。唐属沧州。明洪武九年 (1376) 移治香鱼
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五里。《寰宇记》 卷92宜兴县: 洑溪 “在县东南五里。源出荆山,北入荆溪”。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 昭化镇西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184利州: 白卫岭“在昭化县之南境,剑门相接, 有铺曰白卫铺。又《唐诗纪事》:唐明皇幸蜀登白卫岭, 览眺良久,歌李峤真诗”。在今四川省广元市昭化
即方亭县。今四川什邡县。《旧唐书·地理志》 什邡县:“汉县,属广汉郡。后周改为方宁。”宁为亭之讹。
即岭外。指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即“岭外”。
在今湖北巴东县西五十五里。清有把总驻防。
清雍正二年 (1724) 析宜兴县置,属常州府。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1912年废入宜兴县。古旧县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宜兴县南部置,与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同城而治。属常州府。以南临荆溪得名。
古名热海。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5: 特穆尔图淖尔 “亦曰图斯库尔河。东西长四百余里,南北广处百二十余里,狭处八十余里”。
①在今云南大姚县北十里。《方舆纪要》卷116大姚县:马家山“高出群山,林木深郁”。②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马家乡。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赤水县治此。
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资治通鉴》:唐贞元十六年(800),韩全义“与吴少诚将吴秀、吴少阳等战于溵南广利原,锋镝才交,诸军大溃;秀等乘之,全义退保五楼”。胡三省注:“五楼,在溵水县西南。”在今河南省商水